饮用宜忌与建议
饮用宜忌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故此拣选花茶时必须留意其性味是否适合自身体质。普遍而言,日常容易出现眼赤、大便秘结、口干舌燥、咽痛、皮肤肿痛等人士,一般属偏热体质,未必适合长期饮用温性花茶,否则可能加重内热。相反,假如平素手脚冰冷、面色苍白、畏惧风吹,则通常为偏寒体质,凉性花茶不宜多喝,免得身体雪上加霜。
如对花茶性味有所顾虑,可考虑搭配其他材料调和。例如菊花性寒,但加入桂圆和红枣等温性食材后,该茶饮的寒性即得以缓和,性味趋平,即使是属寒人士亦可偶尔享用。另一方面,若本身脾胃虚弱,例如常感到食欲不振和容易泄泻,亦应避免将花茶制成冷饮,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此外,妇女在怀孕期间应保持气血充盈,不宜进食生冷寒凉之物,凉性花茶固然应尽量避免。同时,部分温性甚至是平性花茶具活血化瘀功效,可能会刺激子宫收缩,孕妇也须格外留神。蚕豆症患者、长者、小童亦可能较易受某些花茶成分影响,引致不适。上述人士在挑选花茶时宜先请教注册中医师,以策安全。
给消费者的建议
- 留意色泽和气味:选购花茶时,留意干花的色泽和气味是否过份鲜艳和浓烈,以防产品经染色或掺杂人工香精;
- 辨别种类:部分花茶的品种与外观相似(如杭菊、贡菊、滁菊、野菊花),惟功效主治不尽相同,拣选时宜细阅标签;
-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性花茶适合寒性体质,凉性花茶则适用于热底人士,饮用花茶前宜先了解自身体质;
- 注意饮用禁忌:孕妇、蚕豆症患者、长者、小童等人士饮用花茶前须注意相关禁忌,如有问题应谘询中医师;
- 洗茶考虑:以热水洗茶或有助去除花茶表面的尘土和杂质,惟是否有实际需要则视乎个人考虑和产品质素;
- 妥善贮存:花茶应以密封容器贮存在阴凉干燥处,以免受潮发霉;
- 适量饮用:花茶虽能起到保健养生的效用,但过量使用可能适得其反,故宜适量或交替饮用不同种类和牌子的茗茶,减低出现副作用的风险;及
- 饮用时机:性质较寒凉的花茶未必适宜在早上空腹时服用,以免伤及脾胃;宁神安眠的花茶较适合在晚上饮用,以助放松神经、改善睡眠等。
部分花茶或含有微量生物硷
植物会制造不同的化合物,当中有些物质可能令人或动物中毒,例如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硷(pyrrolizidine alkaloids,简称PA)和莨菪烷类生物硷(tropane alkaloids,简称TA)。PA和TA是植物的次级代谢物(secondary metabolites),这些物质与植物的基本生长和繁殖无关,一般相信是植物为免被草食性动物吃掉,作自我保护之用。欧盟近年修订了有关食物内污染物的规例,先后加入规管某些食物内的PA和TA含量的要求,当中的食物种类包括属于草本茶之一的花草茶,不过,食品法典委员会目前并未就食物内的PA及TA含量订定标准,但制订了守则供生产商参考,以改良培植、采收和洁净方法,从而减低产品的PA含量。
目前已知在超过6,000种植物中发现600种以上的PA及其相应的N-氧化衍生物。动物实验显示,1,2-不饱和PA可引致动物患癌,主要发生在动物的肝脏,也有可能发生在其他器官。不过,在人类身上则未有数据证明PA可令人患癌,只有小量PA因动物实验的结果而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评为2B组(或可能令人类患癌)。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物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在2020年出版有关PA的报告中记载了不同地方(包括欧美、非洲和亚洲多个国家)的一些中毒事件或个案,原因往往涉及长期饮用以含有PA的植物配制的草本饮品,或持续食用被含有PA的植物种子所污染的谷物产品。
TA能影响神经系统
数百年前已有人使用含有TA的植物作为草药,而现代医学仍有使用TA作为药物有效成分,例如用于眼科检查的阿托品和用于止晕止呕的东莨菪硷等。TA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中的某些受体,因此可导致唾液腺、支气管腺和汗腺分泌减少、瞳孔放大、视觉调节障碍、心率改变、排尿困难、胃肠张力降低和抑制胃酸分泌等效果。含有TA的药物需要有医生处方或由药剂师监售。
参考卫生署曾公布的资料,香港曾发生过TA中毒事件,主要与中药材受到污染或药材混淆有关。为减低中毒风险,消费者应选择到持牌的中药材零售店购买,切勿随便采摘野生植物当作中药材自行服用。
草本茶有机会检出PA或TA
德国有研究显示,在茶样本中验出PA,很可能是茶农在采摘茶叶时,亦同时采摘了含有PA的植物,使茶叶受到污染。不过,无论是PA总量还是PA的成分,不同批次的茶样本可出现很大差异。
此外,含有TA的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种子有可能混杂在某些农作物中,因此生产商务必要小心清理。
生产商应减低其产品受污染的机会
本会建议生产商定期检测产品,采取措施将食物中的PA和TA含量减至最低;并透过改良培植、采收和洁净产品的方法,以减低产品受污染的机会。如果发现产品受污染,应查明原因,并改善生产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