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空气清新剂真「清新」?
VOC及致敏风险莫忽视

空气清新剂真「清新」? 
VOC及致敏风险莫忽视

空气清新剂一般用作掩盖气味或使空气清新、芬芳或除臭等,部分产品更同时声称具「除菌」或「杀菌消毒」等功能。市面上有不同形式和香味的产品可供选择,然而,部分或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及香料致敏物,或会造成空气污染,亦有机会令消费者产生皮肤过敏和呼吸道刺激等症状。针对以上2类受关注的化学物,本会测试了市面上18款空气清新剂样本,结果显示,全部样本均检出不同种类和浓度的香料致敏物,另有2款样本检出的VOC含量超出本港法例规定上限。如家中有小朋友、皮肤敏感和呼吸道敏感的人士,应当慎用有关产品。 

建议及总结

18款空气清新剂样本中,2款的VOC含量超出本港相关法例容许的最高限值,另外,是次测试亦发现全部样本检出香料致敏物质,有样本检出的种类颇多,亦有样本检出的浓度颇高,呼吸道或皮肤容易过敏的人士要特别留意。本会促请有关生产商积极改善其产品配方,以保障大众的健康和保护环境。至于产品标签资料方面,大部分样本只说明部分成分资料或列出成分类别,亦没有标示其所含的香料致敏物质。另外,有样本欠缺中文的警告字句,本会促请相关供应商改善产品的标签,以提升产品的资料透明度和保障消费者健康。 

 

消费者选用空气清新剂产品时,除考虑个人喜好和按不同适用环境选择适合的产品外,更建议拣选VOC含量较低的产品,亦须留意自己及四周的人士有否对相关产品有过敏反应,并应按产品说明适量和适当地使用。 

使用前: 

  • 细阅并遵从产品的使用说明、存放方法、警告字句、使用期限等资料; 

 

  • 检查喷雾罐身是否有损坏及漏气等情况; 

 

  • 确保家人或宠物对产品不会产生敏感或其他不适反应,尤其是小朋友和呼吸道敏感的人士,使用时应暂时离开现场; 

使用时: 

  • 勿喷向人、畜或食物,亦避免朝向自身面部或身体; 

 

  • 不应过量使用; 

 

  • 应远离炽热的表面/热源、火源和电源,尤其是喷雾型产品; 

使用后:  

  • 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用并离开该范围,待气味消散及打开门窗以保持空气流通;如持续不适,应谘询医生; 

 

  • 不应将用完的喷雾罐刺穿或燃烧; 

贮存:  

  • 于干爽、阴凉及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焰或炽热的表面/热源; 

 

  • 于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及 

 

  • 喷雾型产品应避免于夏天长时间放置于受太阳照射的车厢内。 

 

改善室内空气的质素,消费者应时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亦可尝试一些简单的辟味方法,从源头解决异味,详情可参阅《选择》第580期《家居防臭大法!轻松从源头除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