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与建议
总结
促销与诈骗电话泛滥,消费者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选择安装垃圾电话拦截程式以图解决问题确实无可厚非。然而,是次调查发现个别程式会把用户的通讯录资料上载并予其他用户搜索,做法令人失望。消费者在下载和使用该些程式前,应仔细阅读服务条款和私隐政策,同时亦须留意程式索取的权限。
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保护组织均以促进消费者权益为己任,本会亦不例外。纵观全球,垃圾电话问题极为普遍,并非个别国家或地区独有。各地机关在执法上均面临着巨大挑战,然而透过多管齐下的方式,例如定期监察市场情况、研究各种应对措施,以及加强消费者教育等,都有助改善情况并提升消费者福祉。消费者本身亦须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对可疑来电时刻保持警觉并主动举报,同时避免轻易或不慎透露个人和联络资料,以防收到更多促销电话。此外,市民宜提醒家中长者防范垃圾电话,并为他们安装合适的拦截程式,从个人层面尽量减低非应邀来电带来的问题和滋扰。
给消费者的建议
- 使用垃圾电话拦载程式前,应细阅服务条款和私隐政策,以了解商户收集和处理个人资料的方式。
- 程式要求存取电话权限时,须评估有关要求是否合理,例如所索取的权限与程式的功能是否相称,相关程式又是否可信等。
- 定期更新拦截程式及其资料库,确保拥有最佳的拦截效能。
- 主动回报垃圾来电有助分析数据和编制垃圾电话清单,从而提高拦截效率,利己利人。
- 如不幸发现自身的电话号码被程式上载及供他人搜索,可要求有关商户将其删除,并紧记于相关页面或电邮输入该号码的所属区号,例如是香港的+852。
- 收到疑似诈骗电话时,应避免给予任何回应并立即挂线,以免日后收到更多类似来电,或是声音被录下以作不法用途。
- 切勿将经实名认证的电话卡卖予第三方,以防他人用其拨打诈骗电话。
- 考虑替家中长者电话安装垃圾电话拦载程式,同时把电话的字体调大,以便他们知悉来电者的身分,防范诈骗电话。
调查撮要
「小熊来电Call Defender」(#2)、「芝麻来电Jima Caller ID」(#3)、「Whoscall」(#5)均使用HKJunkCall的电话资料库并预设白名单,或较能迎合本港消费者的需要,其中#2和#5同时加载了Whoscall电话资料库,付费版亦有进阶来电封锁功能,拦截范围或更全面;#3则毋须注册或存取通讯录,方便使用之余私隐保障程度也较高。
「CallApp」(#1)和「Truecaller」(#4)未注明有否载有本地的来电白名单,其中#1会将用户的通讯录资料供他人搜索,而已删除的用户资料或会保留于其备份系统中,私隐和资料保障欠理想,消费者使用前应三思;#4则不建议透过APK程式档安装,以防其「强化搜寻」功能把用户的通讯录上载和储存到商户的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