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核废水排放响生态和食物安全警钟
饮食界灵活应变政府严谨把关保消费信心

核废水排放响生态和食物安全警钟
饮食界灵活应变政府严谨把关保消费信心

日本311大地震发生迄今12年,这宗自然灾祸令近2万人罹难与失踪。直到今天,人类仍要为它所造成的破坏而奔波,因为地震引发的海啸所导致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善后工作目前尚未完成。在国内外都有反对声音的情况之下,日本福岛核电厂于8月24日 开始排放130万吨核废水入海,预计需时30年。虽然东京电力公司强调,排入大海的核废水经过滤及稀释,已净化大部分的辐射物质,仅残留放射性较低的氚,排放符合监管标准和法规,不过仍引起许多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强烈反对及关注,不仅南韩及内地有民众大批抢购海盐,台湾人也忧虑渔获会否受核污染。至于香港,作为日本水产出口的其中一个「大户」,消费者当然关注日后的食用安全问题。

编者的话

香港人不仅喜爱到日本旅游,吃尽当地美食,即使日常外出用膳,寿司、鱼生这些日本料理,都是不少人的心头好。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统计,2022年本港进口超过44亿港元的日本水产,进口货值占比达19%,是日本第二大海外市场。一个食肆评分应用程式的资料亦显示,香港这片弹丸之地,竟有数千间日式食店,香港人对日本食品的热爱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为了保障本港的食品安全,特区政府审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结报告、日方提供的资料及国家专家的意见等因素后,认为目前未能保证日方的核废水净化装置能长期连续有效运作,以及排放计划不会对食物安全以至海洋生态构成任何潜在风险,决定自排放当天起,禁止来自东京、福岛、千叶、栃木、茨城、群马、宫城、新舄、长野和崎玉共10 个都县的水产品进口,包括活生、冷冻、冷藏、干制或以其他方式保存的水产、海盐,以及未经加工或经加工的海藻。惟市民从日本买手信回港或免费送赠亲友则不受限制。环境及生态局每个工作天均公布有关日本进口食品样本的辐射检测结果、本港水域环境辐射水平及本地渔获辐射水平。

本会认为,从确保食品安全及保障公众健康的角度出发,这个禁令是有必要的,因为排放核污水的做法是史无前例,对人类及生态的影响,存在很多未知之数。纵然有学者指出,核电站内1000个储罐中的氚,转换成纯氚水后的总量只有16克,相等于排放期内,每月在大海倒入一滴眼药水,对环境影响非常轻微;然而,亦有环保组织的核能专家表示,日本政府处理核废水的「多核种除去处理系统」(ALPS)是彻底失败的,因为除了氚,还有放射性碳(碳14)及其他放射性核素(鈈的同位素、碘-129、锶-90)会一并被排入海洋中,所造成的风险绝对不容忽视。事实上,东电亦公布于8月31日采集的海水样本中检测出10贝克的氚,是开始排放核废水后首次检出氚,虽未达到须停止排放的标准,但已接近可检测氚浓度的下限。

禁令一出,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日式料理店。有食肆形容,核废水就好像「一盘冷水」倒向饮食业,因为生意于疫情过后刚刚稍有起色,但突然又出现严重打击食客信心的的核废水问题,令生意急跌3、4成。有食肆亦反映,即使是由日本其他非高风险地区空运抵港的鱼生,因为要加强抽验,赶不及即日晚市供应,不但影响新鲜程度,因不是「即日货」更需减价求售,又或深受食客欢迎、讲求食材的新鲜程度的「厨师发办」 (Omakase),更困难重重,种种问题都对饮食业造成严重冲击。

然而,本会深信香港食肆在复常后的经营环境尽管与黄金年代已大相迳庭,但遇到障碍的应变能力,仍十分灵活敏捷。本会已观察到饮食业界已迅速寻找到替代货源,例如北海道、九州,甚至欧美及内地等,相信只要价格合理,以本港消费者的适应能力之高,定必能接受不同产地的食材。食肆亦可考虑调整菜式,例如供应多些熟食;业界亦可加强推广其他种类的佳肴美食,让消费者有更多不同类型的选择,或许是令这个美食天堂能不断大胆创新、再次大放异彩的好契机。

12年前,当福岛核灾难发生之后,包括本港在内的多个邻近国家及地区亦曾经禁止日本高风险都或县的食品入口,当时饮食业自然首当其冲,但经此一役,已累积足够经验会足以化解再次发生的问题。本会期望日方能够提供更多监察排放核废水的科学数据,好让各地政府能对生态和食物安全的影响严格把关,有效保障消费者享有安全食物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