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慎用抗生素减低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慎用抗生素减低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本港坊间常俗称抗生素(antibiotics)为消炎药或特效药,彷佛是只要出现发烧、发炎等征状,服食抗生素便必定药到病除。其实这只是个误解,实际上并非患任何病都适合服用抗生素。然而,滥用抗生素却增加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会,降低了抗生素的效用,长此下去,将有更多难以治疗的细菌感染出现。因此,消费者应多认识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切勿胡乱使用抗生素,防止恶菌扩散。

甚么是耐药性?

「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细菌出现基因变异,令原本有效杀灭或抑制它们生长的抗生素变为无效。如果某品种细菌对多类常用的抗生素都产生耐药性时,便属于「多重耐药性细菌」。

一般细菌在短时间便可繁殖出新一代,而当中往往伴随着一些基因突变,有机会令细菌产生出耐受抗生素的基因。如果细菌适应了抗生素的药性并在有抗生素的环境下存活及繁殖,耐药性便会出现。此外,细菌之间可透过接合而交换基因,具备耐药性资料的基因可经此途径在细菌群中散播。

 

因此,耐药性可以说是随着细菌的基因变化而逐渐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即使在正确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亦无可避免。然而,不当和过度使用抗生素,例如错误以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常见的例子有伤风和流感),对食用动物滥用抗生素,都会加剧和加快耐药性问题。香港医学会会长蔡坚医生指出,多次重复服用同一种抗生素,或每次服用抗生素的疗程太长,都较易引致耐药性细菌品种的出现。

 

耐药性细菌一般透过进食或接触带菌或受感染的动物、食物、人类或被污染的环境传播。抗生素耐药问题不受地域限制,能在动物和人类之间互相传播。

耐药性问题若不改善,现时有效的抗生素将会逐渐失效,受到细菌感染会因药性失效而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康复,如果受细菌感染的人自身的抵抗力不足,体内的感染会持续,甚至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并增加传染他人的风险。对体弱的人士尤其危险,甚至可致命,例如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下肢溃烂,如受到细菌感染便相当危险;又例如器官移植涉及创伤的医疗程序包括进行手术,伤口感染便会增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