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免费体检讲座为名硬销为实 慎防高价购买存疑保健食品

  • 2017.06.15

不少消费者重视健康,因而毫不吝啬地购买保健产品,期望得以养生。因此,坊间存在一些以免费健康讲座和身体检查作招徕,伺机向关注健康的顾客推销保健食品。从消费者委员会接获的投诉反映,市场上存在一些不良销售手法,对保健食品的功效、适用性和其他特性,甚至体检的结果或分析,作出不正确或误导性的陈述,消费者有必要格外留神。

消委会提醒商户,以不良销售手法,包括夸大或误导产品成效可能触犯《商品说明条例》。选购健康食品前,消费者应「停一停、谂一谂」,切勿轻信销售人员的健康分析和有关产品功效的声称,应该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意见,对症下药。

个案一:即场解读体检报告  危言耸听促销产品

投诉人透过信用卡优惠,预约A公司免费检测血管年龄,检测过后,A公司的职员表示,投诉人的血管老化及阻塞程度达9成,会出现头晕等病征,建议投诉人购买由A公司出品的营养补充丸,声称一般中年女性服用3至6个月,无论精神及睡眠质素等都会有所改善。

由于职员解说的检测数据及解说令人感到不安,投诉人为健康着想,决定以$5,000购买6瓶营养丸。投诉人及后跟家人商量后,因担心血管阻塞引致中风,于是预约专科医生检查,结果发现其血管没有大问题。投诉人质疑检测结果的真伪,又不满A公司职员危言耸听,于是向消委会投诉。后经本会介入后,A公司同意退回5瓶产品的费用。

个案二:免费讲座、赠品吸引长者  购昂贵保健食品实为肠胃药

B公司经常为长者举办免费健康讲座,更会派发赠品,投诉人间中会跟街坊参加。于去年10月的讲座中,B公司推介一种声称有助医治痛症的抗氧化的保健食品,并可增强脑细胞。投诉人本身有骨痛问题,加上现场有街坊推介,在「羊群心理」下以$2,000购买了1瓶药丸产品。

其后,投诉人儿子细阅包装资料,发现产品只含有普通改善肠胃的成分,根本未能医治痛症,认为B公司职员有误导之嫌,要求退款。B公司最初表示只可退回尚未开封的产品,经本会多次调停后,投诉人最终获全数退款。

个案三:误信销售人员非专业意见  胡乱服用补充剂或损健康

投诉人途经售卖有机及保健食品的C公司,店员得悉投诉人有一名踏入发育阶段的女儿,便落力推销一种声称有助儿童全面发展,可减压及增高的钙质补充液。投诉人最终以$510购买了一套。及后,投诉人带同女儿到医院复诊时,向医生查询有关该钙质补充液的功效,医生指该补充液含有钙、镁、锌及其他元素,并非所有儿童都适宜服用,过量摄取或会有副作用。

投诉人到C公司与职员理论,并要求退回尚未开封的一瓶产品,但最终未能成功,遂向消委会求助,认为C公司职员未有因应她女儿的年龄及健康状况推销合适的产品。但C公司不同意投诉人的说法,否认产品不宜儿童服用,坚持不会退款或换货。

消委会提醒消费者,保健食品只为提供营养补充或保健作用,并非用作医治病症,消费者如患有疾病,应咨询医生意见及寻求专业治疗;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应小心认清产品的成分和功效,以及个人需要。如有疑问,可先咨询医护人员的意见,切忌轻率选购。否则不但浪费金钱,更可能延误治疗,或为身体带来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以下是对消费者的提示:

  • 保健食品种类繁多,销售点亦广,消费者无须急于购买,应先与家人及医生商讨,再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产品;
  • 接受免费体检或健康服务时,尤其当服务是由销售产品的商户提供,要特别留意过程中是否有加入销售产品的信息,消费者须审慎判断;
  • 保健食品含有的成分,未必切合所有人的体质需要,消费者不应胡乱进食,如有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服用;
  • 若消费者本身有长期病患、怀孕或正服用处方药物,应咨询医生意见,以了解产品会否对身体产生副作用。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 的权利(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