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手机游戏争议多 提防沉迷招损失

  • 2016.09.14

近年手机游戏大行其道,无论付费或免费下载的游戏,其故事背景、情境设计、以至角色塑造,皆精心构思,配以精致细腻画面或视觉冲击力强的光影效果、带给玩家震撼的感官体验,令人沉迷在游戏设置的虚拟世界里,分不清真实与虚幻。

当消费者沉醉于多采多姿的虚拟世界时,往往忽略了开发商会透过不同方式赚取利润,如展示广告和售卖虚拟或实体商品。即使一些标榜「免费下载」 的手机游戏,其实隐藏许多需要付费的项目。当玩家开始游戏后,只能免费使用部分功能;当达到一定级数后,便需要付费才能继续升级;或玩家须购买虚拟道具或宝物,才能提升战斗能力等。现时许多手机游戏加入与朋友竞争的设计,有些玩家在求胜的心态下,不惜花上大量金钱。

手机游戏程式提供多种付款方式,用户可使用预设的信用卡自动扣款,或购买增值卡或点数卡先替游戏帐户充值,消费者在交易时容易忽略条款细则。当消费者发现问题时,有机会只能透过电邮或网上社交平台与游戏商沟通,被动等待对方回应,因而引起不少消费争议。消费者委员会提醒消费者考虑投放金钱在虚拟世界时应衡量个中风险,避免沉迷游戏而招损失。
 
个案:稀有角色出现机率低引起争议

投诉人经社交平台得悉开发商推出限定「抽蛋」活动,每次抽蛋需使用300点数,开发商在广告声称可提高抽中稀有角色的机会率。然而投诉人尝试了300多次,合共花费超过$ 8,000元,仍未能抽中稀有角色,遂投诉开发商的宣传与事实不符,质疑有否提高角色的出现机率,要求公司作出合理解释及退回部分点数。

本会接获个案后与开发商联络,该公司表示游戏中的「抽蛋」活动是以一个固定机率来计算角色的出现率,抽蛋次数愈多,不一定能抽中心仪的角色。同时,活动条款已列明所有已购买的虚拟货币或物品均不设退款安排,故不会补偿。

个案:子女误用手机游戏衍生「震撼账单」

投诉人的9岁儿子在玩手机游戏期间购买了付费项目,总金额达$13,500。查阅资料后,投诉人发现游戏程式内已储存曾登记的信用卡资料,「按掣」后马上完成交易,过程不需要重新输入密码。投诉人认为游戏程式销售平台在没有要求用户提供密码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对信用卡登记人毫无保障,容易造成意外购买,她向手机程式销售平台投诉,要求退回所有未经她授权的交易但不果,便向本会寻求协助。

手机程式销售平台回应指,其消费交易均受条款及细则约束,除非发生特殊情况,否则一经购买便不作退款。经本会调停后,公司仍然拒绝投诉人之退款要求,本会建议投诉人咨询法律意见,或透过民事途径追讨。

为避免游戏娱乐变成消费损失,消费者应留意以下消费提示:

  • 消费者须明白手机游戏的本质是一种娱乐,不应为了「求胜」而过度花费,加重自身或家人的经济负担。此外,遇到开发商以限定任务或特别活动的手法刺激消费,须保持理性,切忌沉迷;
  • 消费者宜多与子女沟通,留意手机游戏的性质会否含暴力或博彩成分,衡量游戏是否适合子女及从中灌输正确价值观,避免沉溺虚拟世界;
  • 下载游戏程式前,先了解其服务内容是否包含付费项目及购买价格等资讯;
  • 购买付费项目前,查阅购买交易的条款细则及付款规定;
  • 不要贪方便而在手机程式储存信用卡资讯或密码;
  • 妥善保存一些重要交易资料,例如游戏帐户号码、游戏角色名称、登记电邮及相关交易凭据,以备有需要时可向游戏开发商提供及进行交涉;
  • 使用密码等方式设定手提电话之取用限制,防止出现未获授权的交易;
  • 部分手机游戏可能需要使用网络连线及定位功能,消费者应定时留意数据使用量,慎防超出用量而招致额外费用。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