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專欄文章
  • 2015.07.27

嫺式生活—黃鳳嫺

不知何時,暑假由原本學生的小休,變成不同行業全力進攻,爭取營業額的「黃金時段」!觸發此感的是友人在俄羅斯用WhatsApp傳來女兒參加暑假夏令營的相片──跳舞、營火會、集體遊戲,每張孩子臉上都充滿了陽光和燦爛的笑容。她說:「今年暑假,決定帶兩個女兒參觀博物館和古堡,一家人還計劃到森林宿營。兩個小孩負責採摘野磨菇、堅果和野莓,感受田園風味和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

回望香港,不少家長為子女在暑假選擇不同的「興趣班」外,亦為他們報讀升幼稚園、中學、大學的「特訓班」。一些機構亦舉辦各式各樣的運動會和音樂、繪畫等比賽。有比賽參加者是八千人,得獎者也高達二千人;一些比賽甚至標明參加者可獲發「幼稚園推薦信」。主辦者聲稱活動可以「增強兒童自信」。當然,由參加比賽的報名費,以至得獎後獎座的收費以至行政費,已是可觀數字和收入。

為了進一步了解其他地方的孩子怎樣過暑假:找到身在日本東京的友人查探。她說:「除了一些環境較富裕的家庭,日本人會將即將升讀中學的子女送到Juku(學習塾)補習班外,一般日本孩子的暑期活動是探望祖父母、觀光和在家做數量不算多的暑期作業。內容包括:每天在家記錄種植牽牛花或太陽花的生長、製作陶藝、繪畫,還有「自選課題」研究項目。相比起香港不少中產或以上的家庭,安排似乎較簡單淳樸,花費也沒那麼多。

再問問法國朋友,他說,兒子從6 歲到12 歲,每年暑假都到鄰近當地的英國皇家屬地根西(Guernsey)一個英國人家庭寄宿幾個星期,學習英語。而那家人的英國孩子就會到諾曼第,跟他的父母住一段時間,學習法文。兒子離開父母到陌生環境生活的感覺並不好受,然而那幾年的暑假卻為他日後的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懂自立,還讓他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

回想自己的童年,初中二能獲批准與同學「出街」已經是一大突破,如要留宿陌生家庭簡直是天方夜譚。最難忘懷的是中五那年,自動請纓到電子廠做人生中第一次暑期工,深深體會到掙錢的勞苦和責任。自此每年暑假直到大學畢業,都找找新工作,除可掙點外快之餘,也可如愛麗絲般看看千奇百怪的商業世界,早點為人生下一階段作好準備。

香港人工時長,無暇照顧子女,又擔心他們荒廢時間,唯有以錢搭夠,自己節儉到不得了,仍然全力以赴,為子女在暑假報讀更多興趣班,把教導子女的重任「外判」給坊間的「教育機構」,亦造就了這市場的蓬勃發展和興旺。然而究竟在小孩心目中最難忘和有意義的暑假,是五花八門的課程,還是與父母和兄弟姐妹共處的溫情點滴?

早上上班看不到穿著校服的學生穿梭街道上,交通沒那麼繁忙便知道「暑假」已悄悄到來,心想的是希望各家庭在龐大「暑假」市場的推廣中,能清楚考慮暑假的真諦,珍惜學習機會之餘亦不忘共處時刻的重要,令孩子們留下真正的快樂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