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食鹽冷知識】食鹽多過食米?你對不同鹽的種類有幾認識?

【食鹽冷知識】食鹽多過食米?你對不同鹽的種類有幾認識?

日常飲食中,鹽分無處不在,但你對這位「老朋友」了解又有多深?攝取鹽分對人體有甚麼作用?岩鹽、海鹽等是否真比餐桌鹽健康?不同種類的鹽又應如何搭配食材食用?一起看看吧!

文章內容

除了調味,其實鹽的成分能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食鹽中的鈉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作的重要元素,幫助協調神經的傳導、肌肉的收縮和電解質的平衡。然而,消費者也要注意,攝取過量的鈉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可致心臟病、中風和腎衰竭等。一般成年人每日的鈉攝取量應少於2,000毫克(約5克食鹽,相當於1平茶匙)。

 

此外,食鹽含有碘質,碘質亦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有助維持分泌足夠的甲狀腺激素和促進人體生長發育。不過,若人體攝取太少或太多碘,均會影響甲狀腺功能,可能會導致「大頸泡」。一般成年人每日的碘攝取量建議為120微克(不多於500微克)。但由於食鹽中的碘含量很少,故有些食鹽會增加碘質含量(亦即加碘鹽),助人體補充碘質。

 

不只如此,食鹽還會被添加到食物中用作防腐劑、發酵調節劑及黏結劑等。

 

市面上的食鹽種類繁多,既有我們「見慣見熟」的餐桌鹽,近年亦流行標榜天然的海鹽、岩鹽等,到底它們有甚麼分別?


首先可以它們的來源作分類:

海鹽

以海水為原料,蒸發成結晶後再經過多重工藝如日曬、粉碎、洗滌、乾燥等製成。

 

當中有1種又稱為「鹽之花(Fleur De Sel)」,是由人手從海鹽鹽池表面最上面一層採收而來,顏色雪白。

燒鹽

燒鹽同樣是以海水製成,利用高溫燒煮或日曬方式將海水濃縮製成鹽。此類鹽通常產自日照較不強烈的地區,例如日本東北、沖繩和東京外海島嶼一帶。

湖鹽

一些海洋水域因地殼變動和氣候轉變等因素,被陸地封閉變成內陸鹽湖,而湖鹽正正就是以鹽湖中的湖水為原料,經曝曬、採收等工序製成。

岩鹽

岩鹽是數百萬年前因地殼變動而形成的鹽礦沉積物,透過鑽取、爆破、挖掘和採集等方法得來。多種岩鹽中,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喜馬拉雅岩鹽(Himalayan Salt),因其顏色呈或深或淺的玫瑰色,故又稱玫瑰鹽。

 

 

其中一些則屬於經加工、精製的食鹽:

餐桌鹽/烹調用鹽

以鹵水或鹽為原料,將原鹽溶解後去除雜質及有害污染物,再重新結晶製成。

低鈉鹽

常以食鹽為主體,混入一定分量的鉀鹽,以減少鈉質的攝入。

煙燻鹽

將海鹽以炭火低溫煙燻製成,呈淺灰棕色。

 

至於海鹽、岩鹽等天然食鹽,是否真比餐桌鹽等精製或加工鹽較健康?其實不然。本會早前檢測市面39款食鹽的結果為例,部分岩鹽被檢出鉛含量超標以及含總砷。經飲食慢性接觸鉛可影響神經系統;出現貧血、高血壓、消化系統病徵、腎功能受損;生育能力受損等。至於砷則可致人體急性中毒,長期攝入無機砷亦可導致心血管疾病、肺癌、皮膚癌等,消費者宜多加注意。

 

觀看影片:

 

雖然食鹽主要的成分是氯化鈉,溶於水中後味道分別不大,但用於食材上,不同的鹽帶來的效果會略有不同。追求美味的你,快來看看食鹽與食材如何科學地配搭,煮出最佳美食!

鹽類

配搭建議

原因

餐桌鹽

✔️煎脆邊的荷包蛋

餐桌鹽多為細粒或粉狀,易於滲透,可灑少許在荷包蛋上作為調味。

❌肉扒的調味

由於較容易滲透至肉的內層,導致肉質脫水,減少肉汁,因此不適合用於肉扒的調味。

海鹽或玫瑰鹽

✔️肉扒的調味

因顆粒較粗,會停留在表面,不會立即溶掉滲透入肉的內層,既可帶出食材的味道,又能保存豐富的肉汁,使肉質鮮嫩。而且這2種鹽略含礦物質,味道並非單一的鹹味,能讓味道多點變化。

煙燻鹽

 

✔️脂肪較多的肉食(例如牛扒、豬脾)

煙燻的味道可中和脂肪的油膩感。

✔️雞脾菇

有些新派素菜會巧妙地利用煙燻鹽,例如雞脾菇等素菜,營造燒烤的效果。

鹽之花

✔️高級食材

灑在高級食材如鵝肝、深海魚或牛肉上,可提升風味。

不止海洋生物會誤食塑膠,其實我們在日常飲食中亦有機會攝入了微塑膠而不自知。由於污水處理系統未能完全清除微塑膠,微塑膠因而進入海洋甚至是我們的食物鏈。在本會的食鹽檢測中,就有2成海鹽樣本均檢出微塑膠!不想吃膠下肚,不妨細閱以下的延伸閱讀文章,獲取更多關於海洋微塑膠污染的資訊,認識「走塑」自救的重要。

 

了解更多關於食鹽的檢測結果,請參閱【522期《選擇》月刊 逾6成食鹽檢出金屬污染物 兩成海鹽檢出微塑膠】。

延伸閱讀:微塑膠知多一點點

微塑膠實際上是甚麼?對人體又會帶來甚麼影響?《食鹽變食「塑」?認識關鍵字:微塑膠》為你解答。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嗎?

Please rate

想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