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貧血隱藏健康警號?

貧血隱藏健康警號?

「貧血」(anaemia),也就是血液內的紅血球數量/血紅素不足,這情況並不罕見。但大家反而要知道,貧血是一種病徵而非病源,當出現貧血症狀時,這代表背後有機會隱藏著嚴重疾病。一起來認識更多關於貧血的成因。

文章內容

貧血是根據血液中的血紅素含量來判定。參考世界衞生組織的指引,貧血的定義會因不同年齡、性別和身體狀況而異。下面就來看看不同人士的血紅素含量多少才算是貧血:

 

Hemoglobin in anemia

 

如上表所示,兒童和女性視作貧血的血紅素含量數值較低,成年男性的數值則較高。

血紅素是甚麼?

血紅素是紅血球內負責攜帶氧氣的蛋白質,由四個球蛋白所組成。每個球蛋白內都有一個血基質(heme group),每個血基質都盛載着一個鐵原子(iron atom)。由此可見,鐵質是血液內一種相當重要的成分。

 

Heme

貧血有哪些徵狀?

最常見的貧血徵狀是患者時常會感到疲倦和身體虛弱。

 

輕度至中度貧血人士可能只會出現非常輕微的徵狀,甚或察覺不到任何徵狀。

 

嚴重貧血的人士:時常會感到乏力,無精打彩,其他徵狀則包括頭暈、頭痛、手腳冰冷、臉色蒼白等。

 

由於貧血人士的心臟必須比正常人更努力地將含氧血液運送至身體各部分,因此偶爾會出現呼吸急促和感到胸口痛,部分更可能出現心律不正,即是心跳率或節奏異常。如長期忽視貧血問題,心律不正可能會損害心臟,或會導致心臟衰竭,而其他器官亦有機會因長期在供氧不足的情況下而受損。

 

 

1. 疾病令體內長時間慢性出血

有些疾病可能會引致體內長時間緩慢出血而患者卻不易察覺,例如患有胃腸道疾病如胃潰瘍、痔瘡、腸胃炎和腸道癌症等,又或是長期服用可導致潰瘍的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例如阿士匹靈或布洛芬等。

 

2. 缺乏礦物質及維他命

如果身體內缺乏製造紅血球所需的礦物質和維他命,生產出來的紅血球便會出現異常或無法正常運作,便可能導致貧血,主要分為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貧血兩大類。

 

a. 缺鐵性貧血:

鐵質是血紅素不可或缺的部分,有鐵質的血紅素才能發揮攜帶氧氣的功能。如果身體沒有足夠的鐵質,骨髓便不能產生足夠的紅血球血紅蛋白,結果便出現缺鐵性貧血。

 

b. 巨幼細胞貧血:

維他命B12和葉酸都有助身體製造紅血球,如果身體內缺乏這兩種物質,便有機會出現巨幼細胞貧血(megaloblastic anaemia),患者的紅血球會比正常的大。偏食者,例如較少吃肉類的人士,缺乏維他命B12的機會亦較大;而過度烹煮或食用太少蔬菜則可能導致攝入較少葉酸。由於長者的咀嚼能力較弱,進餐時會避吃蔬菜,久而久之,身體便會缺乏足夠的葉酸供製造紅血球,或可引致巨幼細胞貧血。

 

3. 骨髓和幹細胞問題

骨髓(bone marrow)是身體內製造紅血球的地方。骨髓中部分幹細胞會發育成紅血球,如果這類幹細胞明顯減少、出現缺陷或被其他細胞例如轉移性癌細胞取代,可能會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影響骨髓製造紅血球能力的因素包括甲狀腺分泌不足、腎衰竭、癌細胞蔓延到骨髓,以及骨髓受到藥物、放射線、化療或細菌感染等。由此可見,貧血可以是嚴重疾病的徵兆,患者切勿掉以輕心。

 

4. 遺傳問題

正常人身體內的紅血球壽命大約120日。然而,如果有例如地中海貧血症(thalassemia)等遺傳的問題,紅血球的壽命會較正常短。地中海貧血常見於地中海、非洲、中東和東南亞血統的人群,在本港亦算普遍。患者的血紅素的球蛋白鏈異常,以致使紅血球不能正常生長,嚴重者更可能會危及生命。地中海貧血症一般在年幼時已可察覺得到,而徵狀輕微或隱性的患者則多會在成年後透過身體檢查才發現。現時不少人會在婚前接受檢查,評估將來生育的孩子患上地中海貧血的風險,才決定是否生育。

 

5. 溶血

溶血(haemolysis)是指身體內大量紅血球破裂。有些人體內會在不明原因下產生對抗自己紅血球的抗體,攻擊紅血球使其破裂,導致溶血。患有G6PD酵素缺乏症的人士如接觸了某些物質或藥物,例如含萘(naphthalene)的臭丸、亞士匹靈類止痛藥、含硫磺的藥物、中藥例如黃蓮、牛黃、金銀花和珍珠等,就有可能誘發溶血,患者會排出深紅色甚至近乎黑色的尿液。如果不幸出現溶血的情況,應盡快求醫,嚴重者或需接受輸血。

 

成因:

貧血是現代醫學的概念,中醫則有血虛的說法,但並不是以血紅素水平高低作診斷。中醫認為血虛的成因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先天因素可以是禀賦不足,導致體質偏於血虛或氣虛。後天因素則與生活上的飲食習慣關係密切。

 

1. 工作勞累:勞動過度、用神過度、思慮太多,或長期處於室內冷氣環境工作等,容易耗傷氣血,久而久之會引致氣虛和血虛。

2. 膳食失衡:過度節食減肥、或進食過多的生冷食物、或暴飲暴食等,容易損傷脾胃,令氣血無以生化,就會造成血虛。

3. 慢性失血:例如胃出血、痔瘡、月經過多等,而新血又未能及時補充者,都可導致血虛。

 

中醫補血食療

血虛人士可根據個別情況進食蔬果例如黑木耳、葡萄、黑芝麻、杞子、桑椹子、黃精等;而肉類方面則可進食牛肉、烏雞、豬膶等。中醫師認為血虛人士若改變過往一些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亦能緩解血虛的情況,再配合服用中藥及食療,可以相得益彰。

 

不過,在服用「補血中藥」及採用食療前,切記應先諮詢中醫師意見。如有不明原因的月經量異常或貧血,更要先由專業的醫護人員檢查,排除患上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貧血是可以治療和控制的。大多數的缺鐵性貧血和其他營養素缺乏性貧血,可透過均衡和多樣化飲食來預防,包括奶類食品、瘦肉和海產、新鮮水果和深綠色葉菜、豆科植物和堅果等。更多相關的膳食建議,請參閱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woman/30069.html

 

想加深對貧血的認識,可參考【492期《選擇》月刊:小心貧血背後隱藏嚴重疾病】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嗎?

Please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