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甲成因、症狀、治療方法及預防貼士
常見的指甲問題
成因
本港的夏天炎熱又潮濕,為真菌提供合適的生長及繁殖環境。灰甲便是其中一種常見由真菌引起的指甲健康問題之一,醫學上稱為「甲癬」。灰甲一般由皮膚癬菌等真菌入侵指甲周邊的組織,或直接感染指甲所引起。患有糖尿病、血液循環問題或正服用免疫力抑制劑等免疫力較弱的人士,感染灰甲的風險較高。
此外,生活習慣亦會增加感染灰甲的風險。日常生活中如需長期穿上膠鞋或水靴等透氣較差的鞋履、長期處於需要頻繁接觸水的環境,或手部和腳部有傷口且手汗腳汗較多,亦會較易受真菌感染而引發灰甲。家中如有灰甲患者,家人與其共用毛巾、指甲銼或指甲鉗等個人護理用品,亦會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除了上述因素,在游泳池或更衣室等公眾場所赤腳行走,同樣會大大增加真菌感染的機會。
灰甲既可發生在手指,但更常見於腳趾。這或因腳部長期穿上襪子及鞋履,較為侷促所致。加上與經常洗手相比,大部分人或只會在沐浴時才清洗雙腳。如果汗液或皮屑殘留在腳部,便容易成為真菌滋生的溫床。若個人衞生習慣欠佳,更會令感染灰甲的風險增加。
症狀
灰甲發病初期,指甲不一定變成灰色,而是可能呈黄白色、黑褐色、暗綠色或啡色。患處多由最初的指甲邊緣,逐漸蔓延至整塊指甲。隨着病情發展,指甲表面會變得脆弱渾濁、失去光澤或凹凸不平,甚至出現指甲增厚、變乾或爆裂;嚴重者甚至會整片指甲脫落或指甲永久變形。此外,患者的手部或腳部更可能出現水泡、指間脫皮或潰爛等症狀,部分人更會伴隨腳臭問題,影響日常社交生活。
患上灰甲而沒有作出積極治療,不僅影響指甲外觀,長遠更可能會引起其他健康問題。隨着指甲逐漸變厚,變得難以修剪之餘,亦會擠壓附近皮膚而造成腫痛,並影響手指或腳部的活動能力。當患處出現痕癢時,患者若因搔癢而令皮膚破損,便容易出現併發症或其他感染。若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或屬免疫力低人士,風險更為明顯。一旦出現細菌感染,輕則會演變為甲溝炎,若延誤治療,或會引致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壞死,嚴重的或需截肢,後果不容忽視。
治療方法
目前治療灰甲一般分為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藥物。對於病情較輕微的患者,醫生一般會先處方外用藥物。患者須按藥物的使用指示塗抹抗真菌藥水或藥膏,並持續治療數月至年計,以確保真菌被徹底清除。該治療方法相對簡便,副作用亦較少,但治療時間較長,患者必須持之以恆地用藥。建議依照指示塗上藥物,讓藥物適當地發揮藥效。
如灰甲情況較為嚴重,或需要以口服抗真菌藥物作治療。口服藥物成效普遍較塗抹藥水或藥膏為佳,痊癒速度亦較快,惟部分人可能會出現副作用,例如腸胃不適或肝功能受影響等,醫生或會建議部分患者在服藥期間定時抽血檢查肝功能,以確保安全用藥。
隨着科技進步,灰甲患者亦可以選擇以激光作治療,惟所需費用較為高昂,暫未算為普遍的灰甲治療方法。
完成治療後,當真菌被徹底清除,並長出全新健康的指甲才會被視為完全康復。然而,真菌十分難纏並有機會復發,加上康復的速度會受多種因素影響,例如天氣、生活環境、受感染位置及所採用的治療方法等,因此,療程往往需時較長,例如連續3個月服用口服抗真菌藥,患者需有耐性才能成功根治灰甲。
預防灰甲及護甲貼士
灰甲的治療時間長,且有機會反覆發作。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從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措施。消費者可參考以下的建議,預防灰甲,同時保護指甲健康: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若手汗及腳汗較多,應加強清潔,減少真菌滋生的機會;
- 穿著吸汗襪子及透氣的鞋履,長時間外出亦可帶備襪子替換;
- 灰甲雖具傳染性,然而除非手上有傷口,否則一般社交場合的握手,被傳染的風險較低;但如有家人患上灰甲,建議將衣物分開清洗,並避免在家中赤腳走動;
- 切勿與他人共用修甲用品,防止真菌傳播;
- 洗澡後應完全抹乾手腳,尤其指縫之間要保持乾爽;
- 避免在游泳池或更衣室等公眾場所赤腳行走;
- 減少外出美甲或「gel 甲」,並確保美甲工具已徹底清潔及消毒;「gel 甲」使用的化學物質或會影響胎兒生長發育;
- 指甲油當中的化學物質容易引致敏感或發炎等病症,建議減少塗抹;及
- 如在美甲後發現指甲出現變形、變色甚至流膿的情況,應盡快求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