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指甲異常狀況
指甲具有保護甲床的功能,能有效防止病毒及細菌入侵。另外,營養素對維持指甲健康非常重要,當身體缺乏部分營養素或患上某些疾病時,或能從指甲狀況觀察到一些端倪。中醫認為,爪為筋之餘,在五臟中肝主筋,意思指直接或間接影響到肝功能的因素,例如長期睡眠不足、貧血、神經衰弱或受情緒與精神壓力困擾的人士,都可能引發指甲問題。此外,患有不同的嚴重慢性疾病、皮膚病或受真菌感染的患者,亦常見出現指甲問題。指甲一旦出現以下情況,消費者便需多加注意身體狀況,並考慮諮詢醫生的意見作進一步檢查(詳情見表一)。

出現斑點
指甲出現白點是常見現象,一般是由於指甲受傷或受壓後出現,毋須治療;黑點則可能是因為受傷引致甲底出血,會自行痊癒。紅點則代表該人士可能患上心瓣發炎等與心臟有關的疾病,亦可能是甲底腫瘤的病徵。

出現紋理
指甲出現白色直紋,或整片甲呈白色,可能是營養不良、低血蛋白或慢性腎衰竭引致。對長者而言,一般為正常生理現象。至於黑色直紋,可能是黑色素細胞在甲床沉澱或良性黑色素痣所致。然而,如黑色直紋持續變黑及/或變寬,或色素滲透至指甲周邊皮膚,便有機會是惡性黑色素瘤的徵兆,患者應盡快諮詢皮膚科醫生的意見。

除直紋外,指甲出現橫紋亦要留神。這種情況常見於急性系統性疾病而引致指甲暫緩生長,例如手足口病的患者。此外,亦常見於濕疹、皮炎、乾癬或指甲根受傷等問題的患者上。其中一種白色橫紋稱為「米氏線」(Mee's lines),可能是體內積聚過量重金屬砷或鉈所致,又或與腎功能衰竭有關。部分接受化療的人士,其指甲亦會出現「米氏線」。
呈其他顏色
指甲的顏色變化往往能反映出潛在的健康問題。上文提到健康的指甲應呈淡粉紅色,若出現其他顏色便需特別注意。

指甲呈蒼白色
當指甲呈蒼白色時,反映該人士可能患有貧血、血紅蛋白濃度偏低或甲床的血液供應不足,又或可能與肝硬化或慢性腎功能問題有關。

指甲呈紅色
若指甲呈紅色,則可能與壞血病或缺乏維他命C有關,這現象亦可能與甲底腫瘤有關。

指甲呈紫色
至於呈紫色的指甲,則可能反映該人士的血液循環較差,因血液未能有效輸送至四肢末端。透過適量的運動,情況或可改善。

杵狀指
杵狀指是指末端指甲向下彎曲,患者的指甲從側面觀察會呈弧形隆起,末端指節通常會明顯增寬及增厚,漲大突起。這現象或與身體缺乏碘或蛋白質有關。杵狀指常見於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士,例如肺癌、支氣管擴張、胸腔腫瘤及肺膿腫等,亦可能與感染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有關。部分吸收不良綜合症,例如克隆氏病、潰瘍性結腸炎及肝硬化等,亦可能導致杵狀指的出現。

甲床剝離
健康正常的指甲應緊貼甲床,表面平滑且不鬆動。若指甲邊緣開始逐漸與甲床脫離(一般不超過甲床的一半),便可能與「主婦手」、甲溝炎、嚴重的手部濕疹或長期浸泡於熱水、肥皂液或化學品等因素有關。如指甲呈上述情況而身體同時感到不適,便應諮詢醫生的意見。

易斷
相信不少人都經歷過指甲容易折斷的狀況,通常與長期浸泡於熱水、肥皂液或化學品等因素有關,亦可能與營養不良、厭食症或缺乏部分營養素有關。當指甲經常沒有明顯受力而斷裂,相關人士便應特別注意身體是否出現其他症狀,適時尋求專業醫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