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網購平台膠袋收費混亂 想「剔除膠袋」無選擇

自去年底實施優化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優化計劃)後,有不少消費者向本會反映,部分網購平台懷疑出現濫收膠袋費及濫發膠袋的情況。除了訂購貨品派送上門需要收取相關費用外,選擇店取貨品亦設有相關收費,而到門市就已付之膠袋費索取膠袋時,仍被要求另付膠袋費才提供膠袋。為了解實際情況,本會職員早前以一般消費者身分於11間網店/網購平台(涉及12間商號)實試購買新鮮、冰鮮或冷藏食品及一般食品。結果在69次實試中,有超過半數需要就所訂購的食品收取膠袋費或包裝費,金額由$1至$6,然而部分網店/平台釐定的相關收費水平及政策有欠清晰。

總結

有別於在實體店購物可即場決定是否向店方購買膠袋,於網店/平台訂購貨品只能被動地由商戶決定收取的膠袋費用及膠袋用量。然而根據是次實試結果,約半數網店/平台在網售雜貨時需要收取膠袋費/包裝費,惟部分沒有釐清相關的收費政策,包括披露收費金額、膠袋用量及收費準則,個別商户更向選擇店取的顧客收取相關費用,容易造成消費糾紛。再者,消費者在訂購過程中無法選擇不要膠袋,窒礙消費者對環保的支持。

 

此外,在實試中有部分網店/平台有濫用膠袋之嫌,例如在貨品原有密封包裝以外再額外使用膠袋包裝、使用雙重膠袋盛載預先包裝食品、或使用多個保溫袋盛載貨品。本會認為因應部分網店/平台的物流或運輸操作上的需要而使用額外膠袋,卻將相關成本轉嫁於消費者,或收取較高的膠袋費/包裝費而濫發膠袋,有違《條例》下提及的生產者責任或污者自付原則。本會認為網店/平台應優化物流及運輸系統,為環保出一分力,減少使用膠袋。並應為其顧客提供不使用膠袋的選項,保障消費者選擇響應環保的權利。另外,環保署應就網購服務提供更清晰的指引,進一步說明商戶在運輸上使用的額外膠袋及保溫袋的適用範圍及使用數量,避免濫用塑膠袋的情況。

 

相對於本會在2020年就5間網上超市實試購買雜貨時,有部分冷凍食品送達時溫度偏高及部分新鮮食品變壞,是次實試的新鮮及冷藏食品在送達時狀況大多良好,而部分使用較簡約包裝及只以紙箱盛載貨品的商戶,在貨品送抵時仍能保持冷凍狀態,值得其他商戶借鏡。另一方面,消費者亦有責任提升可持續消費的意識和行為,在網購時考慮有關包裝對環境所衍生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