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政府在去年 2 月起承認快速抗原測試結果,令快測包的需求迅即上升。當時坊間不少快測包質素欠佳,更有不良商戶趁火打劫、坐地起價。本會一直致力為消費者在公平公正的市場中,建立安全的消費環境,於短短 10 日內開發「不同地區認可的快速抗原測試包名單搜尋器」,方便消費者購買到符合要求的產品。搜尋器推出僅 11 個星期,瀏覽量已突破100萬人次。這宗新聞不但獲公眾投選為十大消費新聞之一,更公認為「最抵讚」消費新聞,本會深感榮幸,亦不負一眾同事所付出的努力。
持續多時的疫情令航空旅遊業深受影響,熔斷機制難免令到大量航班取消,不少外傭無法來港,僱主們要高薪「搶幫手」;到「0+3」措施生效後,外遊需求增加,航空公司又未能即時調配資源而需取消部分航班,令不少消費者大失預算。疫情持續打擊各行各業,政府續推第二期電子消費券刺激經濟,並增設支付平台方便消費者能在家消費。不過,疫情歷時3年,最終仍有商戶無奈結業,當中包括有年輕人常光顧的連鎖餅店突然結業,由於事出突然,不少網民討論該餅店在結業前仍積極出售餅卡,再次引起公眾對預繳式消費的警覺性。另一方面,有演唱會主辦單位以實名制出售門票,以解決長久以來的「黃牛」問題,卻造成網絡大塞車;雖然過程遇上不少技術上的挑戰,但本會認為市場上有新的銷售模式將有助締造更公平的消費環境,應予以支持。
以上這些消費新聞都入選十大,不過位居榜首(得票率73%)並成為「最關注」消費新聞是一宗影響全港市民,甚至是訪港人士的新聞,就是膠袋徵費自去年12月31日起,由5毫增加至1元,以進一步推動減少使用膠袋。市民大眾推選膠袋徵費為首位,足以引證可持續消費的重要性已日漸提升,這亦是本會一直所倡議市民在法例的規管下於日常生活中一起減塑,將有助保護環境。而曾經引起網民熱烈討論的1宗新聞,只屈居第2位。去年有男童不慎挨跌玩具店的大公仔模型,其家長被商戶要求賠償3萬元的事件,反映商戶處理爭議和突發事件時宜採取更靈活及更有彈性的手法,以維持良好商譽和口碑。消費者面對此等突發情況時亦要保持冷靜,與商戶深入溝通。
網上購物已經成為消費者生活之日常,投票市民亦非常關注網騙個案大增。本會總結過去一年的投訴數字之中,亦有許多共通之處。去年涉及網購的投訴逾1萬宗,按年增加逾7成,佔整體投訴接近4成,涉及逾3,600萬元,較前一年大幅增加接近1倍。當中涉及食肆及娛樂服務的網購投訴最多,其次為旅遊事務及電器用品。這3類投訴均同屬去年首3位接獲最多消費投訴的類別,反映網購服務參差,各行各業宜多加改善。不少網購平台都利用了人工智能技術來促進營銷策略的成效。本會去年9月發表「道德與信心共融 促進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發展」的研究報告,正正希望商家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上盡早落實「負責任及符合道德的人工智能」,而消費者須認識如何加強自我保護,更安心和自信地應對相關技術愈來愈普及應用的洪流。
經歷了3年疫情,踏入兔年本港終於可與內地全面通關,防疫和社交距離措施亦已相繼解除。市面復常固然一片喜氣洋洋,然而本會的工作不會鬆懈,會密切監察市場動向,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