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推動平等數碼金融 協助弱勢人士一同受惠

推動平等數碼金融 協助弱勢人士一同受惠

新型冠狀病毒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及社交活動,各國政府和金融機構等也不得不加快數碼金融、金融科技等的發展步伐。不過由傳統的服務模式轉變至依靠數碼科技提供服務的同時,背後又會否忽略、甚或損害了部分人使用金融服務的權利?

 

今期月刊出版時適逢國際消費者權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故本會特此撰文響應權益日的主題「平等數碼金融」(Fair Digital Finance),藉此探討本港於數碼金融領域的發展情況和潛在問題,望能引起各方的關注和反思,並竭力消除數碼金融普及化可能帶來的不公平現象。

何為「平等數碼金融」?

了解普及金融

普及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是多年來備受重視及積極推廣的題目之一。普及金融旨在使一般市民及中小型企業能夠在銀行獲得基本的金融服務,例如開立戶口和提存資金等,以應付日常生活或營運生意的基本需要。對一般人而言,傳統金融服務觸手可及,但對部分例如肢體殘障、視障、聽障或智障等人士,要使用這些基本金融服務仍會遇到一定困難。

 

香港金融管理局早於2013年推出了《公平待客約章》,並聯同香港銀行公會自2018年至今發布過多項措施及指引,例如《無障礙銀行服務實務指引》、《智障人士銀行服務指引》及《認知障礙症患者銀行服務指引》等,以訂明銀行提供服務予有相關需要的客戶時宜採取的公平原則及良好做法。

金融科技興起  倡議平等數碼金融

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簡稱fintech)對於習慣使用網上銀行、虛擬銀行、網上購物、電子支付等服務的消費者來說應不會陌生。上述金融服務都是透過互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等科技支持,把傳統需要人力、紙張、客戶親身核實資料及身份等的程序,以自動化和數碼化方式進行,既可縮短處理時間,亦大大減低了地域上的限制,為消費者提供更有效率、更便捷的金融服務,冀能進一步促進普及金融。然而,使用數碼金融服務除了需要智能裝置、穩定的互聯網、充足的流動數據等「硬件」外,用戶本身對資訊科技的知識及應用能力、經濟上能否負擔相關設備,以至身處地能否提供穩定網絡、電源等配套,以上各項因素都會影響用戶使用金融科技的機會及體驗。

 

「平等數碼金融」這概念由此而生,旨在讓每個人都能公平使用金融科技,不受任何內在和外在因素所影響或局限,從而受惠於數碼金融普及化所帶來的好處與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