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推動平等數碼金融 協助弱勢人士一同受惠

推動平等數碼金融 協助弱勢人士一同受惠

新型冠狀病毒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及社交活動,各國政府和金融機構等也不得不加快數碼金融、金融科技等的發展步伐。不過由傳統的服務模式轉變至依靠數碼科技提供服務的同時,背後又會否忽略、甚或損害了部分人使用金融服務的權利?

 

今期月刊出版時適逢國際消費者權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故本會特此撰文響應權益日的主題「平等數碼金融」(Fair Digital Finance),藉此探討本港於數碼金融領域的發展情況和潛在問題,望能引起各方的關注和反思,並竭力消除數碼金融普及化可能帶來的不公平現象。

香港數碼金融的普及程度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服務發展一直與時並進,亦具備一流的科網基建,然而又是否代表所有人都可享受到數碼金融帶來的益處?

統計數字

參考政府統計處於2021年4月出版,有關資訊科技使用情況及普及程度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73號報告書》,當中不少統計數字或可反映本港現時使用數碼金融的具體情況。

 

長者使用滲透度

根據調查結果,65歲或以上組別人士(下稱「長者」)在「懂得使用個人電腦」、「擁有智能手機」、「在12個月內曾使用互聯網」的比率分別為49.5%、68.1%、65.9%,而該三方面的普及程度在其他年齡層均達9成或以上。在流動支付方面,只有9.4%的長者在統計前12個月內使用過相關服務,而其他年齡層的使用比率則介乎46.1%至76.0%。至於在12個月內曾使用互聯網的長者當中,亦只有14.3%使用過流動支付;17.2%曾使用網上銀行服務、繳付帳單,或進行金融交易服務;以及9.2%曾作網上購物。

 

從入息方面分析

調查發現每月入息低於港幣1萬元的住戶中,只有34.9%的家庭擁有已接駁互聯網的個人電腦,而相關比率於每月入息為1萬到低於2萬的住戶中則為63.2%;其餘入息組別的住戶在相同的調查中的百分比均高於8成。

 

以教育程度劃分

教育程度方面,小學及以下的人士在「12個月內曾使用個人電腦」、「擁有智能手機」、「12個月內曾使用互聯網」的比率分別為42.4%、68.0%、69.0%,而教育程度達中學或專上院校的人士在上述三項調查中的百分比都高達8至9成。

統計分析

以上數字顯示,長者、收入水平或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士無論在擁有、接觸,抑或是使用電腦、智能電話、互聯網等科技產品的比率都相對偏低。有見社會各界積極推動和發展數碼金融,日常生活中應用到金融科技的層面愈見廣泛,而過往某些較為傳統的作業方式也逐漸轉型。而近年每當疫情嚴峻時,部分機構會以抗疫原因暫時關閉實體門市,以減少面對面服務並轉而以電子支付形式提供網上服務,這或許對未有使用金融科技的人士造成了更大不便,擴大了現存的數碼鴻溝。

 

儘管傳統作業方式的轉型某程度上能提升社會的整體效率且帶來益處,但對於某些「科技弱勢人士」而言,他們無疑在金融數碼化的浪潮中受惠相對較少,其使用金融服務的權利也可能受到影響。聯合國第74屆會議中曾提及「(於數碼科技中)被落下的人通常都是負擔能力最低的人」,這句話概括了數碼金融普及化背後可潛藏一定的包容性和不平等問題,其發展應更大程度地照顧不同人士的多元需要。

 

數碼包容為聯合國第74屆會議的其中一個議題

數碼包容為聯合國第74屆會議的其中一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