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多用途消毒噴劑是否有效?不同因素影響效果

新冠疫情繼續在全球肆虐,確疫及死亡個案每日增加,病毒並在一些國家出現變種的情況。疫情下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以酒精搓手液消毒外,坊間亦出現了多種聲稱用途廣泛,無需經過稀釋或過水,可以即開即用的殺菌消毒噴劑,普遍聲稱產品既可作環境和物品消毒用途,亦可以用於消毒雙手甚至空氣。為了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不少消費者不惜大灑金錢來購買該些產品。

 

本會測試了15款多用途殺菌消毒噴劑樣本,每瓶/ 每套装售價由$88至$798,評估各樣本的殺菌和消除病毒的表現外,亦檢測樣本有效氯成分的濃度和酸鹼值,及評估相關成分在配方中的穩定程度。希望為消費者提供防疫資訊,亦提醒大家正確使用相關消毒劑的方法和步驟!

意見及建議

本會認為,多用途殺菌消毒產品如有說明符合EN1276、EN14476等標準要求,理論上應該既能符合標準中所列為雙手衞生用途產品的基本要求,同時亦應符合供一般消毒用途產品的相關要求。由於標準中就不同類別產品設定的試驗條件差異甚大,例如作用時間可由30秒至60分鐘不等。本會建議產品供應商在產品聲稱具體說明試驗中的作用時間、試驗環境條件、產品在試驗溶液中的濃度、試驗的微生物的種類等重要資料供消費者參考。此外,廠商亦有責任清楚說明產品正確用法和作用時間,幫助消費者適當使用產品。

 

而消費者在參閱產品效能說明時,應特別留意其試驗中採用的作用時間、試驗條件、細菌或病毒種類等重要資料,以評估試驗環境和條件與實際使用情況有否明顯差異,是否切合需要。如果產品能夠符合不同試驗條件(包括「污穢條件」)的相關要求,使用該等產品的保障或會較大。

成分資料

8款樣本有標示或說明產品的成分和有效成分的濃度,成分資料相對較清楚。「彩豐」(#13)、「貝達安」(#14)和「AQ」(#15)3款樣本沒有詳細標示產品具體的成分資料,只說明含有植物成分,成分資料並不能幫助消費者瞭解產品特性。

 

「SanitCare Plus+」(#10)的標籤標示了其有效成分是氯氧化合物(oxychloro compounds),但其宣傳及網頁資料卻分別指產品採用了苯扎氯銨(benzalkonium chloride)作為有效成分,亦含有合成鹽和大豆合成物,所載成分資料較零碎,容易令消費者產生混亂。隨後相關供應商與本會確認,上述均為產品的成分,惟基於保密原則未能向本會提供產品的全成分資料。

 

另一方面,部分樣本只標示含有次氯酸或二氧化氯,但未有說明成分濃度。適當標示產品成分可以幫助消費者理解產品的特性、使用限制和注意事項,亦有助知悉產品有機會帶來的風險或缺點。

作用時間

樣本中,只有樣本#6、#8和#9等3款樣本有提及建議作用時間的資料,所建議供殺菌或消毒用途的作用時間由30秒至15分鐘不等,差異極大。餘下12款樣本都沒有建議或說明產品理想的作用時間。

 

本會認為如果產品欠缺相關資料,消費者在使用各產品時,有機會因為未有讓消毒劑與物件表面接觸足夠時間,以致未必達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清楚說明可讓消費者按指示使用產品而達到理想的殺菌和消毒效果,避免因指示不清而誤用產品。

使用期

由於氯或氯氧化合物不穩定的特性,適當標示有效期資料有助確保消毒劑可以有效發揮消毒作用。15款樣本中,4款同時標示有效期限和開封後使用期,資料較全面;3款同時標示保質期和生產日期/有效期限;另有6款只標示有效期限;餘下2款則沒有任何有效期標示。至於標有或說明打開後使用期的樣本中,建議使用期由3個月至6個月不等。

 

本會認為消毒劑應當在標示的使用期內能夠維持有效的殺菌消毒作用。而消費者選購以氯/氯氧化合物為有效成分的產品時,應留意產品的使用期,購買較「新鮮」製造的產品,而產品打開使用後,應在指定期限內盡快用完。

2020年6月,日本經濟產業省轄下技術和評價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Evaluation,簡稱NITE)公布其研究結果,指出次氯酸水可用於供非醫療場所作環境表面消毒用途。其研究指出,次氯酸水(酸性)必須含有若干水平的有效氯濃度,才可能對新型冠狀病毒發揮效用,該研究強調,無論以任何方法製備而成的次氯酸水,其有效氯濃度必須相等於或超過35ppm;如以二氯異氰尿酸鈉(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簡稱NaDCC)製成的產品,有效氯濃度應相等於或超過100ppm。該報告強調,如要以次氯酸水有效對付新冠病毒,建議先去除物件上的污垢(如有機物),亦必須用上足夠分量,才可能消除物件表面沾有的病毒。

 

香港大學理學院麥嘉慧博士強調,如果雙手和物件表面明顯沾有油脂、污垢等有機物,會影響消毒劑的實際消毒效果。用清潔劑和清水進行清潔步驟,可以減低物件或表面的病毒數量,從而減低病毒的傳播機會。而選用適當的消毒劑並正確使用亦可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另指,在非衞生保健場所中,適當稀釋的漂白水和使用濃度為70%-90%的酒精是用作進行表面消毒理想的消毒劑。

 

對於光滑及無孔的表面(例如玻璃、金屬、塑膠)可用沾有清潔劑和清水的抹布擦拭,若有需要再按表面材質選擇適當的消毒劑,並讓消毒劑沾濕需要消毒的物件表面維持數分鐘);而衣物或其他紡織品則建議用清潔劑以浸泡和洗滌方法清潔。

 

建議每日持之以恒經常清潔和消毒可能會經由多人接觸的物件或表面,例如門柄、扶手、水龍頭、鋅盤、廁所、燈掣、桌面、鍵盤。如果物件的使用率高,應當相應增加清潔或消毒次數。

為有效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必須採取一系列有效的預防措施。如果懷疑物件受病原體污染機會較高,可採取下列方法進行清潔和消毒程序:

 

  1. 清潔:要做到有效消毒,先決條件是做好清潔的步驟,才可以達至較理想的消毒效果,提高消毒劑的消毒效能。建議用清潔劑和清水,加上磨擦的動作,先去除物件表面的污垢,再進行消毒步驟。

 

  1. 消毒:
     
    • 留意產品使用說明:查閱產品所建議適合的使用地點、物料材質和表面類型(例如堅硬平滑無孔表面還是有孔表面)。
    • 留意產品建議的作用時間:應確保需要消毒物件的表面於指定的作用時間內都保持濕潤。
    • 噴灑足夠分量的消毒劑,讓物件表面濕透,並讓消毒劑有充分時間接觸物件表面(最好超過5分鐘),或者反覆洗擦,讓其充分發揮有效的消毒作用。如果懷疑物件受污染的風險較高,建議延長消毒劑的作用時間,及/或增加消毒劑的分量或濃度。

 

除了需要為物件表面進行清潔和消毒程序外,雙手的清潔仍然不容忽視。當雙手有明顯污垢、沾有體液或呼吸道分泌物、如廁後、為小朋友和寵物清理排泄物後、進食和預備食物前,都必須用洗手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用洗手液搓揉最少20秒)。此外,若曾到公共場所,觸摸過公共物件,或者在每次觸摸眼睛、口和鼻前,都要徹底洗手。

海關接獲本會相關試驗資料後現正作出分析和跟進,如發現有貨品的聲稱抵觸《商品說明條例》(條例),會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惟每宗個案的情況都有其獨特性,海關需要根據個別案件的調查結果及相關證據,才能判斷個案有否抵觸條例。根據條例,貨品的「商品說明」是指以任何方式及透過任何途經,就貨品或其任何部分作出直接或間接的顯示,包括其成分或功能,與及有關符合任何標準的聲稱。如商戶就有關貨品作出虛假或具誤導性達關鍵程度的陳述,可構成虛假商品說明的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