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标榜免息分期「先买后付」涉逾期还款收费和过度消费风险 促平台跟从香港法规指引并改善客户服务

  • 2022.10.17

近年银行或个别平台陆续推出「先买后付」新兴金融产品,标榜「先享受、后付款」,声称可提供免息分期付款。这种消费模式看似吸引,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消费者委员会检视市面上「先买后付」平台的服务内容和条款细则,发现消费者一旦逾期还款,须承担不同费用,或甚在未通知消费者的情况下暂停或终止其帐户。此外,相关平台的客户服务和支援有限,部分条款亦欠缺透明度、平台与商家之间的责任亦未必清晰、退款机制亦各有不同,消费者的权利和保障成疑。消委会提醒,「先买后付」其实是「先使未来钱」,消费者应清楚了解当中的条款和费用,切勿高估自己的负担能力,导致过度消费。

另外,消委会关注市场上由非银行提供的「先买后付」分期付款产品的规管问题,促请非银行提供的「先买后付」的平台向公司注册处申请放债人牌照。此外,这些平台亦可参考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最近对银行发出的指引,尽快落实保障消费者的措施。

「先买后付」标榜免息却可能有其他收费

近年「先买后付」出现在网上及小额交易。消费者在「先买后付」平台开户,输入个人资料,上载身份证明通过认证,再绑定香港发行的信用卡或扣帐卡,便可于指定合作的网店或实体店购物,在取货后的指定时间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缴付购物金额。普遍「先买后付」平台毋须提供入息证明或查询信贷纪录,吸引没有固定收入的消费者,如自由工作者、学生、家庭主妇、失业人士申请服务。由于选用「先买后付」的门槛颇低,若长期使用便有可能造成一种依赖和不知不觉间过度消费,一旦无力偿还帐单,或会因逾期付款而需承担罚款,甚至影响信贷纪录。

「先买后付」平台大多标榜让消费者免息分期付款,付款期通常较短,大多为三个月。然而,消委会检视当中的逾期付款条款,发现不同平台各有规定,或涉及各种名目的收费,如延期付款行政费、户口解冻手续费等,收费由$50至$300不等,或以年利率计算。有平台的免息分期只限首3个月,及后每个月的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0.2%,有部分平台的条款显示平台可在未知会消费者的情况下自行决定更改行政费用。消费者如未能及时付款,衍生的费用可能不低,平台甚至可交由第三方收款代理追讨欠款,以及可随时以任何理由拒绝、暂停或终止消费者的帐户。

平台与客户关系欠对等致消费权益成疑

「先买后付」平台的客户和售后服务也有不少改善空间。消委会分别于2021年及2022年1月至8月,收到9宗及18宗涉及「先买后付」的投诉。投诉涉及商家未有清楚解释和「先买后付」平台之间的关系,消费者或在不知道服务是由第三方提供的情况下使用「先买后付」平台消费;此外,消委会发现,不少在香港营运的「先买后付」平台的公司总部都设置于海外,有部分平台只提供电邮地址作查询或投诉。有消费者在被冻结帐户后或欲取消交易时,无法即时联络相关平台,或只获聊天机械人回复,未能得到适时的协助,亦难以取回退款。平台与商家权责亦不清,在有争议时容易互相推搪责任,令消费者缺乏保障。

此外,「先买后付」的退货和退款机制因平台而定,令消费者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对消费者保障成疑。例如有平台表明,须待商家确认及完成退货,才会退款;而在平台确认之前,消费者必须继续完成付款。另外涉及退款、退货的要求,或须经由平台审批。

「先买后付」平台亦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或数据进行分析,按消费者的资料去分配等级,提供不同的购物金额上限,甚至冻结帐户,惟当中的决定因素并不会透明公开地向平台用户解释,有机会对消费者不公平。

近年全球不少司法管辖区开始对「先买后付」的监管进行谘询,例如英国建议相关平台需预先检视消费者的还款能力才批出贷款、澳洲亦发布行为守则要求平台加强对现有客户偿付能力的监测。至于本港,金管局于今年9月就「先买后付」产品向银行发出通告,要求银行落实一系列措施以保障消费者,当中包括批出申请前必须评估申请人的信贷状况,以及考虑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必须清楚及显著地注明「先买后付」属「信贷产品」,避免塑造「先买后付」不等如借钱的观感,同时清楚披露相关费用及利息,并以实际年利率列出相关费用及利息供客户参考等。

尽管目前银行(包括虚拟银行)提供的「先买后付」产品须遵从金管局订立适用于个人信贷产品的规定,惟非银行营办的「先买后付」平台则不受有关约束。另外,「先买后付」的平台目前没有划一的营运模式,个别平台若其业务涉及向用户提供贷款,须按《放债人条例》的要求取得放债人牌照。不过,目前几个「先买后付」主流平台并未持有放债人牌照。消委会建议非银行提供的「先买后付」的平台亦应向公司注册处申请放债人牌照,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这些平台亦可参考金管局最近对银行发出的指引,加强保障消费者。

 

订阅全文: https://ccchoice.org/552buynowpaylater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的权利(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