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了解4大行为偏见!
减少投资盲点

相信大部分人都明白,投资决策需具有相关知识和理性分析。然而,投资者现实中所作出的投资决定有时却未必完全理性。根据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这种情况称为「行为偏见」(behavioural biases)。鉴于股票市场走势不时反复、波动性高,可能令投资者更容易出现行为偏见。有见及此,本文将探讨投资上较常见的行为偏见,并辅以简单例子加以分析说明,旨在提醒投资者检视及留意自身的投资决策过程,尽量避免受行为偏见影响,从而作出更合适的投资决定。

认知偏误

 

于接收新资讯时,投资者不宜过度重视较易解读的讯息,甚至作出过于激烈的反应和决定。

于接收新资讯时,投资者不宜过度重视较易解读的讯息,甚至作出过于激烈的反应和决定。

例子1投资者C早年购入了某科技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发展蓬勃,令投资者C获利不少。在该公司最新发表的年报中,披露其主营业务开始进入瓶颈状态,加上成本上涨等原因,预期来年的盈利或会有所下跌。然而,投资者C偏向相信该公司的业绩会如往年般有所增长,因此亦没有就所获悉的新资讯合理地调整其投资组合。

 

分析:投资者C的行为表现了「保守性偏误」(conservatism bias)。保守性偏误一般指投资者未能理性地分析新的资讯、较容易忽略新资讯的重要性,亦没有合理及充分地利用新的资讯调整其想法和投资决定。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投资者在缺乏理性分析的情况下,随便将从不同渠道获得的新资讯纳入投资决策内是恰当的做法。保守性偏误强调的是投资者过度重视先前的观点,而忽略了新资讯对投资的潜在影响。

 

此外,有关保守性偏误的分析亦指出,一般投资者偏向略过较难理解或复杂的新资讯;反之,会过度重视较易解读的新资讯,甚至作出过于激烈的反应和决定。这种对新资讯给予不对等关注的行为,有机会阻碍投资者作出最合适的投资决定。

若投资者发现其行为可能受保守性偏误影响,并希望作出修正,可在接收新资讯时,多加理性分析;面对过于复杂的资讯时,可透过自主学习或向专业人士寻求协助,恰当地利用新资讯,以检视是否需要调整其投资组合。

 

例子2投资者D希望购入某线上游戏开发公司的股票作为其投资组合的一部分,于是从讨论区及社交媒体平台上搜集及参考他人对该公司的看法。投资者D发现大部分的意见均指该公司值得投资,并认为其股价仍有上涨的空间。尽管投资者D偶尔亦留意到有部分人看淡该公司,然而,投资者D忽略了相关意见及分析,随后便购入了该公司的股票。

 

分析: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指出,投资者一般会比较关注支持其观点的资讯,甚至不断寻找支持自己见解的「理据」;反之,会较容易忽视与自身意见不同的资讯,这称为「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部分投资者可能不察觉,甚或不认同自己只倾向寻找对既有观点有利的资料;然而,在智能装置的普及加上大数据的分析下,智能装置及社交媒体帐号或已记录了用家的偏好,继而推送更多相关讯息,可能妨碍投资者探索不同的观点,有机会加深确认偏误的影响。投资者须注意,如投资决策受确认偏误影响,或会导致投资组合过度集中,从而增加其风险。故此,投资者应从更多不同渠道及方式获取较为全面的资讯,例如使用其他搜寻引擎、以浏览器的无痕模式到访网站,或在登出个人帐号后再尝试搜寻有关资料,旨在积极寻求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并给予充分研究及分析,减少确认偏误对投资决策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