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新兴青年共居房屋
非牟利、私人项目各有优势

新兴青年共居房屋 
非牟利、私人项目各有优势

房屋问题无疑是香港多年来尚未能够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议题;而近年,与青年人相关的房屋话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共居(Co-living)公寓在欧美和亚洲等地愈来愈盛行,加上共享经济成为全球方兴未艾的潮流,不同类型的共居项目亦相继在本港出现,并受到不少青年人追捧,究竟这种居住模式是否有助本港青年圆其「安居梦」呢?

注意事项

本港青年人对住屋的需求日增,共居往往被不少人视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下是消费者租住共居房屋的一些好处及潜藏风险。

 

好处:与人共住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住屋开支;共居项目定期举办的各种联谊活动,更有利租客开拓社会关系及增广见闻。

 

风险:俗话有云「相见好、同住难」,承租共居单位,少不免需与陌生人共同生活。共居前互不相识,性格或生活习惯未必合得来,期间或会出现摩擦和纠纷;加上共住区域毕竟不是私人空间,故亦会有财物损失的风险。

 

消费者除了需留意上述的好处与风险之外,在尝试共居这种新兴的居住模式前,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 由于共居项目会为消费者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及私人活动空间,且某些项目的租金往往已包括了上网费和清洁费等开支,更声称会举办不同类型的联谊活动,与传统住宅的居住方式及月租所包括的费用大有不同,所以消费者在租用共居项目时,不宜用其尺租与普通的私人住宅的尺租作直接作比较。

 

2. 在决定承租共居单位前,消费者需仔细查阅租赁合约的具体条款,例如租金是否已包括水费、电费和清洁费等费用,同时亦需了解除租金外的其他额外收费,以免失却预算。

 

3. 非牟利机构营运的共居项目数量有限,对于希望申请这些项目的青年人而言,应先详细了解清楚相关项目的申请条件、步骤、所需文件及需等候的时间。此外,消费者亦需留意非牟利机构所提供的共居项目,在租约期限方面的限制。

 

4. 每个共享项目所提供的私人空间、共享空间及共享设施均不尽相同,消费者在决定承租共享项目之前,应仔细了解每个项目需要共享的区域和共享的设施及仔细评估是否适合自己。

 

5. 由非牟利机构营运的共居与私人营运的共居项目各有特点。概括而言,由非牟利机构营运的项目地址较多并非位于市区位置,交通上或不如私人机构营运的项目便利,且项目可提供的共享设施有限,但整体租金却较为低廉。虽然租用由非牟利机构提供的共居项目的整体租金,往往低于由私人机构提供项目的整体租金,但前者提供的共居项目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允许消费者转房;而由私人提供的共居项目在这方面的条款则相对弹性,惟消费者亦需留意申请转房时可能会产生一定费用。此外,私人共居项目租金往往包括了水、电、上网和清洁等费用,非牟利机构的却未必。

 

6. 在疫情肆虐之下,共居项目未必能经常举办联谊活动,甚至乎一些公共空间亦可能受限于限聚令而未能开放,消费者在租赁前应加以考虑。

 

7. 青年人在承租共居单位前,需要检查清楚该项目的营业执照等文件,以免租入不合法的居所,误坠法网,如对共居项目有疑问,应向政府机构谘询。

 

改装成共居项目需审批

屋宇署表示,除非符合《建筑物条例》有关豁免审批工程的规定,或属于可透过「小型工程监管制度」的简化规定而进行的小型工程,有关人士在展开建筑工程前,都须要向屋宇署呈交建筑图则,获得批准后才可以进行,否则有关工程均属违例建筑工程。任何人士若有意在其单位内进行建筑工程以配合共居(Co-Living)此类居住模式,应谘询建筑专业人士的意见,并委任认可人士呈交图则予屋宇署批准及取得同意才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