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重新检视香港车用燃油市场 从成本结构拆解「捱贵油」的疑问

重新检视香港车用燃油市场  从成本结构拆解「捱贵油」的疑问

本会上月发表「2020年车用燃油价格监察分析」,根据长达7年的数据,解构市场上是否存在「加多减少」、「加快减慢」和「合谋定价」的疑问,结果发现本港车用燃油价格尽管没有「加快减慢」的迹象,但长期存在「加多减少」!虽然政府自2000年已调整油站招标的游戏规则,让新加入的公司能在更短时间内形成规模,似乎已增加了市场竞争,但牌价的一致性却不降反升,长年累月捱贵油的市民大众自然想探究原因。油公司则把高油价归咎于不断上升的地价和营运成本,但相关解说经常被评为油公司「谋取暴利」的借口。究竟真相是甚么,实属长久以来不能破解的一个谜。

编者的话

除不断敦促油公司加强营运透明度外,本会认为,要纾解民怨并让市场得以健康发展,政府是时候全面审视零售燃油价格跟香港的社会及经济结构的定位,在平衡油公司的利润、库房的燃油税、地价等收入后,构建一个合理、公平、透明度高的消费环境。

 

其实早在2005年,当时的经济发展及劳工局曾发表《车用燃油零售市场研究报告》,三大供应商蚬壳、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的燃油总销量超过整体市场销售量的百分之九十五,市场高度集中。当时两间新加入市场的公司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均欠缺规模,分别只有3个及2个营业中的油站。报告指明期望在「改善竞争及减低零售价格」两方面,「将随着他们(两间新公司)发展现有油站用地及获得新油站用地而逐渐得到改善。」

 

时至今日,中国石油及中国石化的油站已分别增至12及40个,但对于「改善竞争及减低零售价格」这两大范畴似乎起不了作用。在2020年第一季,超过九成的日子里,五间油公司的牌价一模一样。另外,过去7年香港汽油牌价与入口价的差距扩大接近一倍。尽管现时汽油入口价格已回落至2016年首季相若水平,但每公升税前汽油牌价却较当年的价格水平上升逾$3。在燃油税自1998年起维持在$6.06的前提下,这近倍的升幅是纯粹反映成本?或是毛利有所增加?只有油公司才有真正的答案!

 

当本会向油公司查询油价差距时,对方的答覆是除了考虑油的入口价格外,也要衡量市场状况以及公司的各种经营成本,如地价、地租、差饷、运输、通胀、工资的变动等,并特别提到近年加油站用地投标价不断上升,加重了油站经营成本。

 

诚然,根据油站投标价的公开纪录,自2003年起,油站投标价由当年平均每个约五千多万元,上升至去年的五亿元左右,但细看投得新油站的油公司以两间新加入市场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为主,若投标价是主要成本开支之一,各个油公司的经营成本应该不尽相同,油站牌价又缘何如此一致?

 

政府2005年的报告详细罗列油公司的各项成本,阐明油公司的毛利结构,当时油公司的纯利占除税后零售价格4.8%,每公升普通汽油的零售价是$12.06,与一些成本较高昂的城市,例如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等看齐。十五年后的今天,每公升零售价已升至超过$17(今年3月),本会认为在新成本、新投标价,和当年两间新公司已发展至颇具规模的全新形势下,政府是时候重新审视油公司的利润结构,比较世界各地类似市场的规管手法和零售商的利润率,以检视本港油公司的毛利水平是否合理。

 

最后,当年政府的报告指出,由于市场高度集中、进入市场门槛高、产品大致相同、纵向结合度高,与及顾客分散而交易次数频繁等结构因素,「有需要制定长远的预防或保障措施」,以防止出现合谋行为的风险,并将把关的责任连系到竞争法。但竞委会指出,单是定价相近未必有足够证据展开调查,只能密切留意市场状况,待有证据才能执法。

 

从消费者保障角度而言,本会努力以数据分析增加市场价格走势的透明度,但解铃还须系铃人,政府如能重新检视国际和香港的燃油市场政策,在平衡民生经济负担的大前提下令市场可持续发展,有望达致油公司和消费者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