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疫情下慎防不良销售手法 严遵指引认清讯息保安康

疫情下慎防不良销售手法  严遵指引认清讯息保安康

年初至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陆续在全球爆发,除引发各地的公共衞生医疗危机外,也有不法分子趁机混水摸鱼,以不良销售手法图利,例如销售劣质衞生防护产品、假货以至抬价,严重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今期《选择》月刊不单为消费者日常食用的食盐把关,亦提供一系列抗疫的最新资讯,包括消毒酒精测试、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测试工具、网购防疫用品的投诉个案等,继续与消费者并肩作战,齐心抗疫。

编者的话

 

疫情爆发至今,本会高度关注市面上是否出现虚假伪劣的防疫用品。单在今年首3个月,本会已接获超过760宗有关购买防疫用品的投诉,不少涉及货品延误及退款争议。而海关今年1月展开的「守护者」行动,已先后多次检获怀疑附有虚假成分说明或含有毒甲醇的消毒酒精,以及含菌量超出标准上限的口罩。本会再三敦促商户,在本港面对严峻挑战的大前提下,切勿趁火打劫,反之应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市民共渡难关。

 

在疫症阴霾下,除防疫用品的质素备受关注外,消费者上网搜罗口罩等防护物品时亦须格外小心。今期「投诉实录」揭示在疫情下有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平台开设帐户,销售口罩、酒精搓手液等卫生防疫用品,当中有人冒认代购网站,在骗取预缴款项后失去联络,令消费者难以追讨。

 

本会理解面对防疫用品供应紧张,消费者自然急于抢购防护物资。然而,无论透过实体店或网上购物,消费者都必须保持理性;在网上平台及社交媒体进行销售操作简易,一机在手,「人人都可以做店主」,因此,消费者在网购时,更应提高警觉,留意用家的留言评价、商户设立帐号的时间长短、营商资料及联络方法,并要仔细阅读销售帖文中的货品陈述及销售条款,留意预订货品的到货日期及安排;交易时尽可能当面交收,若经网上交易,应使用具身份认证的网上交易系统,或选用银行转帐服务,并保存相关帖文及交易过程的截图,以备发生消费争议时作为凭据。

 

要加强个人及家居卫生,消毒酒精必不可少。今期《选择》检测了市面上24款消毒酒精,竟有四分之一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甲醇!样本中亦不乏酒精浓度或容量与声称不符等问题,显示防疫用品质素参差,不仅影响消费者防疫的效果,更可能带来其他健康风险。

 

此外,近期有商户乘势推出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测试工具,标榜只需15分钟便能确定用者有否受到感染。目前本港并无特定法例规管用作检验人体样本的医疗仪器的制造、进出口、销售及使用。本会关注这类快速测试工具的准确度,若出现「假阴性」的检测结果,不但可能延误患者病情,也可能误导患者没有受到病毒感染,在社区自由活动,增加传播风险,为防疫工作带来严重影响。这类测试须结合临床证据和其他检测,例如RT-PCR检测病毒基因、电脑扫描肺部等,并由专业医护人员检视结果才能定断。故此,本会提醒消费者,胡乱购买该类产品自行检测,未必能确定有否受到感染,如有病征或怀疑,须尽快求医,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有助减低社区传播的机会。

 

疫情变化难测,消费者应严守政府呼吁,全面配合特别抗疫措施。在消费时,消费者需时刻保持理性谨慎,尤其涉及大额预缴式消费,更要衡量清楚实际需要、负担能力、商户的背景及口碑才作决定。此外,现时留在家中的消费者或会有不少工作和活动需透过网络进行,本会亦建议参考今期《选择》有关网络安全软件的测试,好好检查家居电脑的安全性,维护自身及家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