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社交平台网站购防疫用品风险高 保持理性免招损失

社交平台网站购防疫用品风险高 保持理性免招损失

疫情来势汹汹,近期社交平台涌现大量有关防疫用品的销售帖文,不少消费者经社交平台以先付款后取货的方式购买防疫用品。今年首三个月,本会接获超过760宗有关购买防疫用品的投诉,不少涉及货品延误及退款争议,亦有消费者投诉卖家收取货款后失踪,追讨无门,现借本文作出提醒。

消费提示

  • 衡量各种付款方式的利弊:流动支付服务虽然非常方便,只需透过例如已登记的手机号码或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付款,但消费者未必能够确认登记流动支付服务的是商户户口或是个人户口。相反,选用银行转帐则可知道收款户口号码及持有人的名称。此外,信用卡及一些付款平台设有交易申诉及退款机制,若遇上未能交付货品等情况,消费者有机会透过上述机制经信用卡或付款平台取回款项。消费者不宜只选用讲求方便的付款方法,应从各种付款方式之保障及安全性多作考虑。
  • 留意商户营商资料及参考评价:留意商户社交专页有否提及商户名称、营商地址及联络方法,较稳妥是选用设有实体门市的商户。消费者亦宜参考商户过往的销售帖文及评价,衡量其信誉。如发现商户开设社交专页的时间较短,不提供地址及联络方法,只使用流动支付服务一种付款方式,则要格外留神及三思。
  • 谨慎考虑预购货品的到货时间:商户应清楚说明货品是「现货」或是「预购」,现货货品一般可以于较短时间内发货,而预购货品则会按预计到货时间发货,但实际到货时间有机会受到运输及清关等因素影响。故此,消费者要有心理准备货品等候需时,以及定期查问订货进度。倘若货品属应急所需,则要认真衡量是否选择预购货品。
  • 留意条款细则 保存帖文截图:仔细阅读销售帖文中的货品陈述及销售条款,尤其是预购货品,留意有否提及预计到货日期,注意是否有手续费,以及如未能按时发货的退款安排。商户应定期公布订货及供货进度,以释疑虑,消费者宜保存相关帖文截图,以备有需要时作为凭据。倘若卖方最终未能供货或失踪,消费者除联络本会之外,亦可向香港海关及警方举报,警方现已设立反诈骗协调中心,市民如有需要可致电「防骗易18222」热线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