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不慎錯報語文課程 進修不成易招損

不慎錯報語文課程 進修不成易招損

政府提倡終身學習,持續進修,不少人會在工餘時間修讀課程,自我增值,而語文課程是熱門選擇之一。另一方面,很多家長亦會考慮透過補習加強子女的語文能力及成績。然而,在選擇課程和補習服務時,消費者亦應提高警覺。本會接獲不少消費者因與院校及提供補習服務機構發生糾紛而求助,投訴涉及銷售手法、課程質素及合約條款等不同範疇。

總結及消費提示

消費者報讀語文課程旨在進修,因此課程的程度是否合適尤關重要。個案一及三揭示,雖然院校一般會先評估消費者的語文水平,但如果相關測試過於簡單及形式單一,便未必能正確反映消費者的語文能力,而院校所建議之課程亦會有誤差,有損消費者權益。另外,如入學成績與課程條款有關,例如作為成績保證課程的入讀要求之一,院校更應主動告知學生測試成績,按照結果來推薦合適的課程。如學員上課後發現課程程度不合適,校方應作相應的安排,例如讓學員轉讀其他較合適的課程。此外,個案三院校以合約條款,扭曲基金要求培訓機構收取課程費用之安排,可能有違基金的規定。雖然有學員簽署的聲明,但此舉是否恰當,亦十分值得商榷。至於在個案二中,如家長遇到銷售員上門推銷課程,並聲稱持有子女在校成績,應先確認文件的來源及真偽,如有懷疑,宜向子女就讀的學校老師或社工作出諮詢,切勿輕信銷售人員之口頭承諾、簽署文件及付款,並在簽署任何文件及付款前仔細閱讀及了解銷售條款細則。

  •  消費者在確定進修範疇及目標後,宜比較多間提供同類型課程的院校的課程資料,課程內容及收費、上課模式、時間及地點,以及付款、補堂及取消等安排等。消費者亦可考慮先要求參加院校的免費測試甚至試堂,特別是試堂可以體驗導師的教學方式,但須留意試堂的條款及切忌急於繳付「留位費」報讀課程。若院校設有成績保證計劃,須特別注意獲取相關保證的條件,並保留交易文件及合約條款細則,以備日後發生糾紛時所憑據。
  •  在考慮子女的補習服務時,家長除了要先與子女溝通確定需要,亦可透過不同渠道了解補習社的口碑和師資,再作選擇。本會發現部分商戶或會在屋村中以問卷調查方式獲取學生資訊,消費者應對個人資料的披露及資料用途倍加留意。對銷售人員的身分亦應小心查證,慎防墮入消費陷阱。消費者亦宜多對比不同類型補習服務之收費、形式和時間,例如是面授或線上授課的利與弊、是否需要另購教材習作等,再為子女作出選擇。
  •  消費者在報讀基金課程前,宜先到基金的網站查閱課程否列於「可獲發還款項課程」名單及課程的詳細登記規格,以及培訓機構是否獲豁免以按月等額形式收取學費。繳費時,如課程須修讀多於一個月且培訓機構並未獲豁免,培訓機構應主動以「按月等額」形式收取,雖然收費安排不影響消費者向基金申領款項,但如培訓機構未有作出此安排,消費者應立即提出。如有任何疑問,亦可向基金辦事處查詢。修讀課程時,要注意向基金申請發還款項的出席率及成績要求。完成課程並向基金遞交申請時,應逐一核對是否已符合並附載基金的「遞交申請的注意事項清單」中各項資料。如果提交申請10個工作天後仍未收到基金的確認收妥申請通知,可致電基金熱線3142 2277與職員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