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慎用即棄洗面巾 免破壞環境

慎用即棄洗面巾  免破壞環境

多用途即棄洗面巾近年深受歡迎,這類洗面巾不少標榜可代替毛巾洗面,又稱可用於卸妝、潔膚或作嬰兒護理。這些洗面巾的材料是甚麼?部分聲稱可生物降解或自然分解,屬環保產品,是否可信?現時歐洲多國已禁用棉花棒或即棄餐具等塑膠產品,而本港處理都巿廢物的堆填區快將不敷應用,消費者應如何選擇和使用此類洗面巾才可達致可持續消費?

即棄洗面巾的物料是甚麼?

調查結果發現,即棄洗面巾所標示的物料,分別為由100%棉、人造絲/嫘縈(rayon)、黏膠(viscose)、不織布(non-woven fabric)、人造絲及紙漿(pulp)或萊賽爾(lyocell)、黏膠所製;部分聲稱含100%棉和萊賽爾、黏膠的樣本有標示產品為可自然分解或可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惟沒有標示是依據哪些國際標準測試,以及在甚麼條件下才可達至生物降解及其降解的程度。就算有標示物料但若沒有標示纖維成分的比例,例如有部分產品只標示物料為不織布,但細節欠奉,消費者難以得知其纖維有否滲雜某些不易降解的成分。

 

甚麼是可生物降解?

可生物降解是指物料可被微生物(例如細菌或霉菌)或某些生物作營養來源而逐漸消化,物料的質量、性能逐步下降,最終物料被分解成較簡單的化合物,例如二氧化碳、水等簡單物質。

 

若洗面巾產品的纖維全由單一或混合的天然或再生纖維例如棉、人造絲、黏膠或紙漿所組成,在適當的條件下,例如堆肥的環境,可在短時間內(數星期至數月)被微生物降解,變成簡單的化合物。

不織布是甚麼?

即棄洗面巾和濕巾的主要物料其實都是不織布。不織布沒有經緯紗,是由定向或隨機排列的纖維,通過不同的製造工藝構成,具有布的外觀和某些特性(吸濕、透氣),所用的纖維可以是天然纖維(例如棉、紙漿)、再生纖維(例如人造絲、黏膠)或難以降解的人造纖維[例如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聚酯(polyester,簡稱PES)],或以不同纖維比例製造。

 

要注意的是即使產品標示為100%天然或再生纖維所製,若產品在製造過程中添加了其他化學物添加劑,或產品在棄置後沒有適當的環境讓微生物生長,產品是否可在短時間內被生物降解亦存疑。

 

不織布在日常生活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用於製造醫療用的手術袍及口罩,亦常見用於日用品包括消毒濕巾、洗面巾或即沖茶包等一次性用品,在服裝或家飾用品應用方面則可製成內衣、服裝面料或地毯等耐用品。

 

在新冠疫情下,為減低感染病毒的風險,我們每天迫不得已使用及掉棄大量的一次性、不可回收的醫用口罩及各式的即棄用品,若我們每天又再多用一些不可回收的即棄洗面巾或濕巾,堆填區的負荷便會雪上加霜。

即棄洗面巾首次濕水輕力抹擦一般不易掉纖維或破爛。有部分消費者或不想浪費,會自行用水輕輕清洗(不宜大力搓洗)用過的洗面巾然後晾乾,按個人清潔習慣再用於皮膚上,或抹拭其他家具的表面,直到洗面巾破爛穿洞才丟棄。

 

要注意的是即棄洗面巾不是衞生紙或廁紙,不少樣本均說明產品不能溶於水,故不應棄置於馬桶內,以免渠道淤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