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社交媒體騙徒多 炒股騙局要提防

社交媒體騙徒多 炒股騙局要提防

科技發展下,現今在短時間內跟大量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成為「朋友」絕非難事。與此同時,通訊軟件亦替心懷不軌的人提供了平台,廣交結友,尋找對象。近年就出現了一些「唱高散貨」的所謂投資群組,大眾應多加警惕。

內文

根據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的《執法通訊》(2020年9月),在所有證監會正在調查的操縱市場個案中,約有兩成屬「唱高散貨」。在這種騙局中,詐騙團夥會開設多個投資戶口,大舉買入那些容易操縱,即市值小、市場流通量低及股權高度集中的公司股票,即所謂的「挾倉」,炒起有關股票的價格。之後,詐騙團夥會在那些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台推介有關股票,引人接貨,將自己手上的股票沽出。待時機成熟,騙徒就會拋售所有股票,有關股票的價格會隨之大跌,令在高位接貨的投資者損失慘重。

 

社交媒體的特點是互動性強和傳播速度快,有利騙徒兜搭和哄騙投資者,以下是近年見到的一些社交媒體「唱高散貨」騙案手法。

社交媒體上有很多以投資股票或「股票教室」為主題的群組,讓股民交流炒股心得和資訊。由騙徒開立的炒股群組,其實並不是為了與股民交流,而是為了營運「唱高散貨」騙局。近年,為了招攬更多追隨者,有騙徒冒充一些公眾人物,例如財經界專家和意見領袖,即KOL,開立炒股群組。

 

在這些炒股群組中,詐騙團夥有不同的角色,有的自稱投資專家或導師,提供一些投資建議和推介,為免投資者起疑心,起初會推介一些「大路」和穩陣的股票,而其黨羽就會「做媒」,落力在群組中吹噓「專家」的戰績,將其打造成可以幫散戶賺快錢的明燈。之後,騙徒就會訛稱有獨家貼士,甚至是內幕消息,指示投資者買入那些受其操縱的股票,而負責「做媒」的,會連隨發出「跟買」的訊息,誘騙散戶入局。很多時,騙徒會要求投資者在買入股份後提供截圖,讓他們把截圖轉發給幕後主腦,賺取佣金。

「你吃了午飯沒有?」一句人們在社交媒體與朋友打開話匣子的慣常問候,也是騙徒連繫下手對象的典型開場白。

 

大家使用社交媒體的交友功能,可能純粹抱著結交朋友的心態,然而騙徒卻是用來尋找行騙對象。騙徒會扮成俊男美女、高學歷和專業人士這些容易交友的身份,到處結識朋友。當找到落手對象後,騙徒就會施展「美人計」或大打溫情牌,用甜言蜜語或噓寒問暖,嘗試與對象建立一種曖昧的關係,博取信任和好感。當與對象建立關係後,騙徒就會伺機訛稱自己有一些股票貼士或內幕消息,哄騙對象在高位接貨。

 

以下一些傍身招數,希望能夠幫助大家遠離社交媒體的投資騙局。

 

  • 勿輕易信人

    網絡世界真假難分,不要輕信網上專家意見或網上資訊做投資。若有人表示有必賺的股票貼士或內幕消息,我們更加要小心提防。就算是親友推介的投資機會,也不要盲目誤信,因為他們也有可能已經墮入騙徒設下的投資陷阱。

 

  • 小心求證

    在網絡世界,騙徒可以冒充不同人物,包括冒充持牌人士,哄騙我們的信任。遇到有人向我們推介股票,我們需要小心求證,例如核證推介者的身分,以及分析其理據。騙徒推介的股票,很多時估值明顯過高,股價升幅欠缺理據支持。

 

  • 騙案新知

    多留意一些關於騙案的新聞,而警方的反詐騙協調中心,亦有介紹各種流行的騙案及提供最新的騙案警示。

 

  • 切忌貪婪

    記著,世上沒有穩賺兼回報高的投資,那只是騙徒行騙的誘餌。

 

 

朋友之間要互相信任,但在朋友關係泛濫而複雜的社交媒體,我們要小心信人,不要輕易相信那些認識不深,甚至素未謀面的「朋友」,以免墮入股票投資騙局。

 

 

資料來源:投委會(獲教育局及四家金融監管機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