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私隐保卫战

私隐保卫战

大数据时代,你在网上的一举一动,他人可能早已了如指掌!商户透过社交媒体,可以收集用户的个人资料、人际关系网、兴趣等,还可通过追踪小型文字档案(cookies)、伺服器纪录(server logs)等,加以运算,得知用户于网站的浏览活动,更别提会员登记这类直接获取个人资料的方法。究竟用户如何保卫自己的个人隐私?看看以下清单。

文章内容

网站cookies是用户在浏览网页后留下的小型文字档案,其中可包括用户已储存的帐号密码、表单内容及下载纪录等等。Cookies可分为第一方(网站营运者)与第三方(网站营运者以外的第三者),其中的第三方cookies一般为非必要,多作为广告用途,故可透过浏览器的设定选择接受与否。用户亦可使用「私人/安全模式」来避免留下浏览踪迹。

浏览互联网或透过权限以换取线上服务的使用权时,应先了解网站如何收集或使用个人资料,例如是否使用保密插口层(SSL)来确保个人资料得到加密及保护(即有https://而非仅http://的连结)。

安装抗恶意程式码保安软件;提防可疑的公共无线网络;维修、出售或弃置个人电脑时,确保已彻底删除或转移资料;尽量只下载来自官方途径或可靠来源的软件,需留意哪些个人资料会被收集。

使用社交媒体时,应管理好朋友名单(friend’s list),并选择性地显示个人资料给部分朋友,还要注意帖文是否有附加地理标记(geotag或location check-in),切勿公开敏感资料例如住址、车牌号码之类。 总之,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警觉,懂得拒绝提供个人资料,保护好自己的私隐。

 

 

资料来源:463期《选择》月刊(2015年5月14日)

这篇文章对您有用吗?

Please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