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冬日特集 - 小心!10个保暖用品的潜藏危机

冬日特集 - 小心!10个保暖用品的潜藏危机

冬日寒冷的日子,在衣服贴上暖包或袋着暖手器,有助抵抗严寒的天气。坊间售卖的暖包或暖手器款式五花八门,除传统暖水袋外,还有即弃暖包、微波加热式暖包、化学溶液暖包,亦有潮流产品如USB充电式暖蛋、电池暖蛋和便携式液体燃料暖手炉等。下文为你逐一剖析这些产品的优点、缺点和潜藏危机。

文章内容

1.误将暖包当冲剂

这种暖包价钱平而且方便随身携带,不过只可使用一次。它的成分包括铁粉、活性碳、蛭石和食盐。开封后,暖包内的铁粉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会被氧化而放出热能,活性碳和蛭石具保水功能,食盐则可催化铁的氧化作用,令暖包持续释放热能。

 

意外个案

即弃暖包的外形与部分饮品冲剂相似,过去曾有长者误服暖手包内容物的个案,当中有长者将内容物以开水稀释饮用,亦有长者直接倒入口服食,幸好全部最后都无碍;亦有学生把玩即弃暖包时,疑因包装爆裂而释出粉末,担心溅入眼而最终须送院诊治,幸治疗后无碍,视力亦无受影响。

 

不同品牌的即弃暖包配方或有不同,如意外吞服小量内容物,一般情况下虽不会造成急性中毒反应,但仍可能灼伤口腔、食道或导致肠胃不适。如家中有幼童或长者,未用的即弃暖包应放在不易拿取的地方,打开后亦不能随处摆放,例如不宜放在餐桌上。除了在外包装清楚标示警告字句,本会建议产品供应商在暖包上亦标注「忌食」字眼提醒用者,减低意外误服的机会。

如即弃暖包粉末入眼,可能会灼伤眼部组织,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此外,切勿让幼儿把玩或故意打开即弃暖包,使用期间如发现暖包有破漏情况,宜立即停用。

另外在台湾有女士将暖包放入雪靴内连续用了6小时,脚底暖暖十分舒服,当晚并不觉得有异样。翌日才发觉脚底又红又肿,痛得几乎不能走路,求诊后证实脚掌遭二级烫伤,并有明显发炎。另一名中风男病人,其家人将暖包放进他的袜子内,岂料短短2小时已令他的脚掌烫伤。

 

消费者不宜贪方便,擅自将暖手包放于鞋子内,作为「暖脚包」,否则可能灼伤皮肤。如有必要使用暖包暖脚,应先穿上较厚的袜子,再将暖包放在袜子外面。使用可黏贴的暖包不宜直接贴在皮肤或内衣内,应贴在外衣向内位置。

价格较高,用前须先以微波炉加热,可重复使用。市面见到的款式除啫喱状暖包外,还有内含谷物(如红豆、小麦等)的暖包。由于谷物含水分和淀粉,吸收微波后,可暂时将热力储存和慢慢散发出来,这类微波炉加热式暖包因包装爆裂而引致严重烫伤的机会较小。过往则有用者使用已加热的啫喱状暖包期间,因包装破裂漏出液体导致皮肤严重烫伤。

要减少因过度加热而酿成烫伤意外的机会,使用微波炉加热式暖包时,必须留意产品建议的加热时间和微波炉输出功率,以及所用的微波炉的输出功率,部分产品有说明于不同输出功率的微波炉的加热时间。如不确定所用微波炉的输出功率,或无法将火力调低至产品所建议的,宜缩短加热的时间,或作分段加热。

 

例如产品建议在600瓦特的微波炉加热2分钟,宜先加热1分钟,再视乎暖包的温度再加热,但须确保总加热时间不会超过产品说明的加热时间,减低因过度加热而引致包装破裂的机会。每次将暖包放入微波炉加热前,应观察包装是否完好及确定暖包已彻底冷却。如有任何破损,宜立即更换,以免加热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爆裂。如加热后发现有泄漏情况,应待产品冷却后才作处理。

这类暖包一般在塑料包装袋内藏透明啫喱状液体和小块金属片或小棒,可以重复使用。透明啫喱状液体是过饱和(supersaturated)的醋酸钠(sodium acetate)溶液,只要掘折其内的金属片或小棒,啫喱液体会慢慢结成晶体状,过程中会释出热能。固化了的暖包须放入沸水中煮约10至20分钟(视乎暖包尺寸),直至晶体变回透明液体,便可备用。

 

煲煮还原暖包前,必须先在煲底铺上毛巾,或以毛巾包裹暖包,防止暖包包装袋直接接触煲底,否则可能会令暖包破损。如包装袋有破损,或煮了很久仍无法将晶体还原,便要丢弃。煲煮期间必须留意炉火,避免「煲干水」。此外,用者须留意这种暖包不能放入微波炉加热还原。

暖水袋是最传统的取暖用品,注入热水便可提供温暖。虽然暖水袋用法简单,但仍必须小心处理和使用。过去便有幼童用暖水袋取暖入睡,怀疑因暖水袋漏水而烫伤双脚。

 

注水前须检查暖水袋有否渗漏,瓶盖有否生锈及能否扭紧;应稳固地放置好暖水袋(如放在洗手盘)才注入热水,水的温度宜介乎75℃至85℃之间,避免注入刚煮沸的热水,水亦不能注得太满。使用时要避免过度挤压,否则暖水袋可能因受压而渗漏热水。现时部分暖水壶的设计可稳固放于平面,方便用者注入热水,而壶身质料坚固,不易因受压而变形。

便携式液体燃料暖手炉(又称怀炉),连一罐液体燃料售价约为$400,每次使用时,用者须自行添加火机油(lighter fluid),在暖手炉的炉头用打火机或火柴点火加热,具挥发性的火机油经气化(evaporation)和氧化(oxidation)后产生热力,起保暖作用,直至所有燃料耗尽。产品强调热力并非出于火焰,正常操作时炉头位置应看不到明火,又声称热力最长可维持12小时,产品供应商表示暖手炉适合日常使用。

 

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陈建成教授表示,供应商所指的氧化其实是指燃烧(combustion),期间产品会产生高热,消费者切勿因为看不到火焰就忽视产品的危险性,必须小心使用。陈建成教授表示,注入火机油时如分量过多,可能出现渗漏,一旦旁边仍有火种,会有失火危险;再者所用燃料必须为产品建议的类型或型号,切勿自行改用其他燃料(例如酒精、丁烷),否则轻则影响暖手炉供热的稳定性,严重者可能会酿成火灾。点火加热前宜先擦拭产品外壳,抹走渗漏的火机油。点火时须小心火种,避免烧伤或灼伤手指。使用时切勿将暖手炉倒转,以免液体燃料渗漏。

这类产品的发热原理是利用催化器(catalytic unit)内的金属帮助燃料燃烧,产生热能,生热的同时除了排出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亦有机会释出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和轻微燃油气味。在密闭的地方(例如车厢、房间)如一氧化碳的浓度过高,可能会令人中毒,甚至死亡,因此使用期间必须确保空气流通。坊间有许多更安全的取暖用品供选择,便携式液体燃料暖手炉一般是为到野外远足时使用,未必适合日常情况;由于操作较繁复,绝不建议幼童、长者自行使用。此外,添加燃料后,必须将其妥善储存,避免儿童接触,以免他们误饮。

近年新兴的有USB充电式暖蛋,可接驳电脑充电,亦有部分暖蛋是以电池操作。这类产品一般都备有金属面版(即发热的位置),不过只是单面有金属面版,且面积有限,供热时间较短。

 

本会亦曾接获有关USB充电式和电池暖蛋的投诉,主要涉及其操作温度及安全问题。有用者使用新买的USB充电式暖蛋时,发现产品未能达到声称温度,且供暖面积太小,未能有效提供保暖效果,要求供应商安排退款。

 

此外,有用者投诉在使用电池暖手器时发现产品发出声响,打开电池盒时,发现其中一颗电池爆开了,幸而用者没有因此而受伤。另有用者启动电池暖手器半小时后,由于暖手器温度过高,欲取出电池停止其操作时,手掌被电池轻微灼伤。使用这些产品时,切勿低估产品发出的热力而直接将金属表面长时间放在皮肤同一位置,否则可能会灼伤皮肤。此外,须留意电器安全,如发现充电后电池有不寻常的胀起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另外,如使用电池暖手器,建议选用较环保的充电电池。

为家人和自己选购暖包、暖手器前,应先了解产品的用法,评估是否适合自己使用。无论选用哪一款取暖用品,都要当心「低温烫伤」。即使暖包的温度只是较正常体温稍高一点(例如43℃),长时间(例如8小时或以上)紧贴皮肤的同一位置,也有可能在无痛的情况下引致灼伤。至于会否引致灼伤以及灼伤的程度,则视乎与皮肤接触的时间和面积、物件或液体的温度等不同因素。

 

长者、幼童、糖尿病患者、行动不便人士,以及服用药物后、饮酒后和睡觉时,皮肤对温度的敏感度较低,又或用者无法表达,应避免使用上述取暖用品。如有必要,可先用取暖用品温暖被窝,就寝时将取暖用品移除,或在有人看管的情况下让上述人士使用。使用取暖用品时,宜先套上专用套或用毛巾包裹使用,避免暖包或暖手器与肌肤直接接触,使用得宜方可保暖又保安全。

 

如欲订阅全文,请浏览网上《选择》月刊

 

【冬日特集- 这个冬天不再冷】更多文章:

电热毡小锦囊
6招教懂你拣羽绒
你的电暖炉安全吗?
用电热水煲有健康风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