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来愈多人喜欢饲养宠物,并视「毛孩」如己出般爱锡。除了从实体宠物店购买、领养等传统途径,近年亦有不少消费者经网上平台或社交媒体购买猫狗作宠物,而当中可能包括非法入口或来源不明的猫狗,若不幸误中宠物钓鱼诈骗陷阱,不单损失金钱,心爱的宠物更可能病痛缠身。消费者委员会联同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调查网购宠物及宠物钓鱼诈骗问题,邀请本港注册兽医参与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临床上网购猫狗有较多出现健康状况欠佳,比例明显高于购自实体宠物店的猫狗,而且逾9成网购猫狗于求诊时欠缺适当疫苗接种纪录;消委会再以神秘顾客方式成功接触13名网上卖家,发现约9成卖家疑涉内地走私或本地无牌繁殖或贩卖等,可能构成公共卫生风险。消委会呼吁当局严厉打击无牌贩卖和非法走私宠物活动,同时提醒消费者,网购宠物时若遇上「走数」或货不对办情况将难以追讨,因此应避免网购宠物及考虑以领养代替购买,杜绝宠物钓鱼诈骗。
消委会和渔护署在今年1月至2月致函1,051名本港注册兽医邀请参与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过去12个月在临床诊治新购买猫狗的经验及观察,结果收回112份问卷,回复率为10.7%。此外,消委会在今年1月至4月以神秘顾客形式从多个社交媒体平台拣选18个帐户进行调查,并在当中疑似出售狗只的相关帖文下留言,成功联络当中13个帐户的帖文者或卖家,并查询所出售的狗只资料,包括来源、售价、证明文件和交收安排等。
新购猫狗来源网购较多 患病或状态不良比例较高
网购宠物愈见普遍,多达92%受访兽医认为与其售价较宠物店便宜有关。在过去12个月,每10只求诊的新购买猫狗中,平均有4.7只狗和5只猫从网上购买(包括社交媒体平台),略高于购自宠物店的比例(每10只中平均3.1只狗和2.8只猫)。另外,平均有2.2只狗和2.2只猫是从其他渠道获得或来源不明。
受访兽医亦指出,每10只求诊的网购猫狗中,平均有5只狗和5.5只猫被发现患有疾病或处于不良状态,比例高于购自宠物店的猫狗比例(每10只中平均3.3只狗和3.9只猫)。以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犬病毒性肠炎等8种狗只最常见的疾病为例,网购狗只的患病比率(52%至86%)均显著高于购自宠物店的狗只(29%至78%);至于网购猫只最常患上的猫瘟、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8种疾病,除了上呼吸道感染的比率与购自宠物店的猫只相同(84%)外,网购猫只患有其余7种常见疾病的比率(56%至89%)亦较购自宠物店的猫只(31%至78%)为高,其中以猫泛白血球减少症的患病比率差距最为明显(网购:61.9%;宠物店:31.4%)。
逾9成网购猫狗欠缺针卡 约9成兽医认同网购猫狗多来自不良卖家
调查亦显示,逾9成网购猫狗于求诊时欠缺适当疫苗接种纪录(针卡),亦曾有宠物主人所持的针卡没有任何兽医签署及只有简体字样。至于网购猫狗被发现身体状况较差、年龄及品种与主人描述不符等问题的比率(52%至85%),亦明显较购自宠物店的猫狗(24%至61%)为高。约9成受访兽医同意/非常同意网购猫狗中怀疑有相当比例来自不良卖家(93%)或环境恶劣的繁殖场/自家繁殖者(88%);另有84%受访兽医同意/非常同意可能有相当比例的网购猫狗怀疑走私到本港,或会引入狂犬病等传染病,构成公共卫生风险。
有3卖家声称「本地持牌繁殖」
网上购买宠物虽然可能较便宜方便,但消费者要慎防堕入宠物钓鱼诈骗陷阱,即不良卖家在网上发布虚假或具误导性的资讯,兜售看似可爱但健康状况不理想、来自恶劣的繁殖环境,甚至不存在的宠物的不良销售手法或欺诈行为。以消委会成功联络的13个疑似出售狗只的社交媒体帐户为例,其帖文均以不同狗只的可爱相片或影片为主,只有简单描述,并没有说明有关狗只是否作出售用途,帖文者一般会要求留言人士以私讯形式作进一步沟通。
其中5名卖家表示其出售的狗只来自内地繁殖场或犬舍,部分卖家更指落单后最快翌日或2日内可从内地直送到港,但普遍没有说明运送途径,售价由人民币¥5,000(玩具贵妇犬)至港币$46,000(法国斗牛犬)不等。另有5名卖家自称本地「私人繁殖」而非本地持牌繁殖者、3名卖家声称持有本地认可狗只繁殖牌照,该等卖家出售的狗只售价则介乎港币$6,500至$15,800。值得留意的是,在3个声称「本地持牌繁殖」卖家中,只有1名卖家声称会在交收狗只时提供俗称「黄纸」的《狗只繁育者声明书》黄色副本,另外2名卖家表示未能提供或尚未申领「黄纸」,理由包括做漏文件、狗只年龄太小、渔护署未到繁殖场作巡查、未能等及当局办理所需文件等。其余10个包括5个声称出售内地繁殖及5个本地私人繁殖狗只的卖家均未能提供出售狗只的合法来源证明或相关文件。
根据《公众卫生(动物及禽鸟)(售卖及繁育)规例》,本港任何人士如欲出售狗只,必须领有认可相关牌照或许可证,包括适用于宠物店的动物售卖商牌照(ATL)、适用于本地狗只繁殖场(包括「家庭式繁育者」)的甲或乙类繁育狗只牌照(DBLA/DBLB),以及适用于登记狗主出售其宠物狗只的单次许可证;并须遵守营运守则及指定牌照条件,包括如售卖由本地持牌繁殖者合法繁育的狗只,必须向购买者提供经渔护署加签的「黄纸」,以证明其合法来源。
网售狗只普遍未植入晶片
相关牌照或许可证规定,所有供出售的狗只必须已植入晶片,并经注册兽医接受至少2次防疫注射或出售狗只时疫苗仍然有效,然而只有3名声称「本地持牌繁殖」卖家表示所出售的狗只已植入或将会植入晶片,其余未有替狗只植入晶片的卖家,部分声称在内地繁育的狗只一旦植入晶片将无法运送到港,或讹称本地私人繁殖的狗只通常不会植入晶片。另外,并非所有卖家均有替狗只注射疫苗及持有针卡,并有卖家声称狗只从内地来港前已接种3针但仍可在港「补针」。
尽管大部分(11名)卖家均声称设有14天至6个月不等的健康保证期,可更换发现健康问题的狗只或退款,当中有3名卖家没有说明能否全数退款或详列保障范围,而所有卖家均未能提供任何合约、理据或证明支持他们会兑现承诺。部分卖家的销售手法亦值得消费者加以防范,包括只以语音形式回复查询,没有文字纪录;当买家表示若须考虑或认为狗只不合适便会删除之前发送的相片或影片纪录;声称同一时间有多名顾客查询并催促尽快作决定及完成交易等。
消费者如考虑饲养宠物,可参考以下建议:
- 优先考虑领养被遗弃或被放弃饲养的动物,代替购买宠物;
- 切勿在网上购买来源不明的宠物,即使卖家声称持有有效牌照或许可证、合法来源证明和针卡等,亦可能是伪造;
- 如决定购买宠物,应光顾信誉良好的持牌动物售卖商(即持牌实体宠物店)或持牌狗只繁育者,确保所售宠物已接种最少2次疫苗和植入晶片、持有由本港注册兽医签发的针卡,及提供狗只合法来源证明文件;
- 购买前先了解宠物的健康状况,包括检查是否有明显的感染或疾病征状,例如流鼻水、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加、脱毛、腹泻、呕吐、嗜睡、有皮肤病或耳朵疾病等;
- 饲养宠物涉及重大责任和承诺,有意饲养宠物的人士在 饲养宠物前须仔细考虑所有相关因素,例如考虑居所环境是否适合照顾宠物、同住家人意愿、亦应了解欲购买之宠物品种的特性和护理要点,做一个尽责任的宠物主人。
另外,渔护署亦就以下事项提醒市民:
- 网购宠物风险较高。市民无法直接检查宠物或其处所的真实状况,市民容易被骗和购获患病宠物,加上难以追查卖家身分,即使被骗亦难以追究。而网购宠物亦可能助长无牌繁殖和走私活动,损害公众卫生和动物福利;
- 持牌售卖商较有保障。领有渔护署签发的「动物售卖商牌照」的实体宠物店须严格遵守发牌条件,确保动物活动空间、卫生、通风等要求符合规定,渔护署亦会进行定期和突击巡查以确保宠物店遵守规定;
- 牌照证明应小心查核。根据动物售卖商(狗只售卖商)和繁育狗只牌照的牌照条件及单次许可证条件,持牌人/持证人在网上刊登出售狗只的广告中必须列明其牌照号码/许可证编号。市民可致电渔护署热线 2150 7077查核该牌照是否有效;
- 市民可浏览渔护署专题网页(www.pets.gov.hk/petfishing),了解更多关于网购猫狗时须注意的风险和可行替代方案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