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留意暖手器潜藏危机-《选择》月刊第411期

  • 2011.01.14

严寒天气下,暖包或暖手器是消费者的御寒恩物,但消费者使用这些产品,特别是液体燃料暖手炉时,应留意其潜藏的危机。

最近在本地市场推广的液体燃料暖手炉,使用者须自行添加火机油,再在炉头点火加热,根据供应商的资料,火机油经气化和氧化而产生热力,但专家指这其实是液体燃料的燃烧过程。产品声称热力最长可维持12小时。

专家又警告,使用不适当的燃料或注入过多火机油,一旦渗漏会有失火危险。消费者切勿因产品看不到明火而掉以轻心。这类产品产生热能时,除了排出二氧化碳,亦有机会释出一氧化碳和轻微燃料气味。在密闭的地方,如一氧化碳的浓度过高,可能会令人中毒,甚至死亡。

暖手炉的高温也值得关注。按消费者委员会的量度,金属外壳机身于使用期间的温度可超过70℃,而顶部的位置更可高达100℃,使用时必须套上外壳和专用套,避免机身直接接触皮肤,否则可能会被灼伤。

根据现行法例,在规管这类产品的安全使用,存在漏洞,消费者使用前必须先了解产品的用法以及其潜在风险,消委会呼吁生产商在暖手炉的金属外壳上附加警告字句。由于此类暖手炉操作较繁复,绝不适宜让幼童及长者自行使用。

另一种近年新兴的USB充电式暖蛋,可接驳电脑充电,不过,有投诉指产品供暖面积太小,且未能达到其声称的温度。

即弃暖手包非常普遍,但消费者亦要小心使用。香港中毒谘询中心的资料显示,由2006年2009年期间,共有8宗长者误服暖手包内容物的个案。

暖手包的成分包括铁粉、活性碳、蛭石和食盐,误服这些化学物质,会灼伤口腔、食道或导致肠胃不适。部分即弃暖手包的外型和尺寸与某些饮品冲剂相似,如家中有幼童或长者,不应随意摆放。

有消费者为求方便而选用电暖袋,消委会于2006年联同机电工程署测试了28款电极式电暖袋,发现全部产品未能符合安全标准,消委会不建议消费者使用这类产品。

新一期《选择》月刊同时提供使用其他暖包的安全提示:

  • 微波加热式暖包 用前须以微波炉加热,可重复使用;已加热的暖包,如包装破裂漏出液体可能会烫伤皮肤,将暖包加热前应留意产品说明(如建议加热时间和微波炉输出功率,以及所用微波炉的输出功率)。
  • 化学溶液暖包 这类暖包使用后须放入沸水中煮约10至20分钟还原。煲煮前应用毛巾将暖包包裹,避免暖包直接接触煲底。切记这种暖包不能放入微波炉还原。
  • 传统暖水袋/暖水壶 注水前须检查暖水袋有否渗漏,暖水壶瓶盖能否扭紧;避免注入刚煮沸的热水,使用暖水袋时避免过度挤压令热水渗漏。

消费者应避免皮肤同一位置长时间直接接触暖包,纵使暖包的温度(例如43℃)只是略高于体温,长时间接触的话,可能会灼伤皮肤。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 (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权利 ( 包括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