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皮膚冷知識:防曬產品要識揀,點止睇SPF咁簡單?》

《皮膚冷知識:防曬產品要識揀,點止睇SPF咁簡單?》

在【皮膚冷知識:別讓紫外線偷襲皮膚!】一文中跟大家分享過,紫外線無處不在,亦不受四季影響,故無論何時都要注重防曬,否則患上皮膚癌的風險大增!這篇文章,就教大家如何選擇合適的防曬產品。

文章內容

根據防曬產品中含有的防曬分子(UV blockers/filters)種類,防曬產品一般可分為物理性、化學性和混合性(即同時含物理性和化學性防曬分子)。 

物理性防曬

物理性防曬

物理性防曬分子的顆粒,透過反射、散射、折射的能力,來避免皮膚直接受紫外線A(UVA)和紫外線B(UVB)的照射而受傷。(關於UVA和UVB,詳見【皮膚冷知識:別讓紫外線偷襲皮膚!】一文)

其主要成分為氧化鋅(Zine oxide)和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性質相對溫和,較少機會引致皮膚敏感,但顏色偏白,塗後膚色或欠自然。其質地也較黏稠,較難平均地塗抹。

化學性防曬

化學性防曬

它的原理是將紫外線吸收,再轉化為熱能釋放出來,藉此降低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其主要成分為阿伏苯宗(Avobenzone)、二苯甲酮(Oxybenzone)、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yl methoxycinnamate)等。通常質地較稀薄,塗後感覺較清爽,不過刺激性較大,容易致敏。

化學性防曬成分當中,有2種比較值得關注:

二苯甲酮

這是其中一種較常見的防曬成分,能同時吸收UVA和UVB。但部分研究指出,二苯甲酮能穿透皮膚進入血液,並有可能影響人體荷爾蒙,故不建議幼童或孕婦使用。

另外,亦有環境研究報告指出,若二苯甲酮進入海洋,會影響珊瑚生長甚至導致珊瑚白化,破壞海洋生態環境。 

甲氧基肉桂酸辛酯

這種成分容易導致皮膚敏感,亦是潛在的內分泌干擾物,在動物測試中發現會影響生殖能力和胎兒發展,因此它的健康風險存疑。 

選擇防曬產品,看其SPF系數是常識吧?SPF,全稱為Sun Protection Factor。SPF防曬系數屬國際標準,以數值標示產品能阻隔UVB之效能,延緩皮膚被曬傷、曬紅的時間。SPF值越高,表示在太陽曝曬下可以保護皮膚更長的時間。

SPF值點睇?

大家可以看看以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b1yd8NTv4

假設一個人的皮膚在太陽底下曝曬10分鐘就會被曬傷,使用了SPF30的防曬產品,就能延長至300分鐘(10 x 30 = 300分鐘)才被曬傷;使用SPF50的防曬產品,則能延長至500分鐘(10 x 50 = 500分鐘)才被曬傷。

SPF不是越高越好

雖然SPF值代表能延緩皮膚被曬傷的時間長度,不過並不代表數值越高越好,因為SPF值與防曬效能,其實不是一個直線關係。

SPF值與防曬效能

從上圖可見,SPF50的防曬效能基本上已達98%的保護。SPF值太高的防曬產品,代表內裡的防曬分子濃度更高,或會堵塞毛孔,並增加皮膚過敏的風險,適得其反。

SPF 50+

為免消費者誤解防曬產品的效能,歐盟和澳洲等國家已立法要求SPF50以上的防曬產品,只可標示為「SPF50+」,以免消費者過度追求SPF數值高的產品,增加皮膚負擔。同時,一般人在戶外活動2至3小時後,其實已需要為身體和面部補上防曬產品,所以毋須特別追求SPF系數極高的產品。 

剛才提到,消費者毋須特別追求SPF系數極高的產品。再看看消委會檢測市面上的防曬產品結果,16款屬極高度保護(Very High Protection)的產品(標示的SPF值為50+)中,其實亦只得1款完全符合歐盟要求。 

此外,14款屬高度保護(High Protection)的產品(標示的SPF值介乎於30至50)中,亦只得4款完全符合歐盟要求。故本會再次提醒,消費者不用特別追求極高度防曬產品。

上文提到,SPF能反映產品阻隔UVB的效能。但另一方面,由於有不少研究指出,UVA對皮膚的傷害不低於UVB,故美國、歐盟和澳洲等地已要求在當地出售的所有防曬產品,亦應能阻隔部分UVA,以進一步減低紫外線對皮膚所造成的傷害。

PA System

目前國際上還未有一個統一的系統去標示產品的UVA防曬效能,不過由日本設計的PA System,是其中一個較多亞洲國家使用的UVA防曬標示系統。

PA值點睇?

PA指標

上圖所見,PA System主要用「+」號代表UVA的防曬效能,產品標示的「+」號越多,代表越能延長被曬黑的時間。

眼利的朋友,相信亦留意到上圖出現的UVAPF數值。UVAPF,也就是Ultraviolet A Protection Factor,是歐盟針對UVA防護效能所定的標準。

Broad Spectrum UVA Protection

歐美等地較常用「Broad Spectrum UVA Protection」或「 UVA Protection」去標示防曬產品的UVA防曬效能。這款標示正是參考產品的UVAPF值,若產品的UVAPF值能達其SPF值的三分之一,就能在產品上標示為「Broad Spectrum UVA Protection」或「UVA Protection」。

香港目前並未有規管標示產品SPF和UVA防曬效能的法例或統一標準。由於不同國家和地區在標示SPF和UVA防曬效能的要求都不同,所以在選擇防曬產品時,應小心閱讀產品標籤,以選擇合適的防曬產品。

根據消委會檢測結果顯示,雖然所有樣本都能提供部分UVA的防曬功能,但在23款以「PA System」標示UVA防曬效能的產品中,只有7款量度出的UVAPF值合乎標準。而7款標示了「Broad Spectrum UVA Protection」和「UVA Protection」等字眼的 樣本中,則只得4款合乎標示。

由此可見,市面上大部分產品均未能提供所標示的防曬功效。若消費者塗抹該等屬於高度和極高度保護的防曬產品,分分鐘會以為皮膚已有足夠的防曬保護而去進行長時間的戶外活動,這或會令皮膚曬黑甚至曬傷,並增加患上皮膚癌的風險。 

想知道哪款防曬產品的防曬效能達標,馬上看【528期《選擇》月刊 逾8成防曬液不達標示效能 6款表現優良但價格可相差23倍】

挑選了合適的防曬產品後,亦要學懂正確使用防曬產品,才能完全發揮其功效!

1. 提前塗防曬?

不同類型的防曬產品的使用方法或有所不同,例如部分化學性防曬產品,須在戶 外活動前20至30分鐘塗上,方能完全發揮其功效。另外,亦有不少產品需用力搖勻才能使用。所以在使用防曬產品時,應留意產品上標示的注意事項,確保能為皮膚提供足夠防護。

2. 每次搽多少防曬乳?

要達到產品標示的防曬效能,應最少塗上每平方厘米2毫克的分量。以臉部面積而言,塗抹用量大約為1個茶匙左右。若預期要長時間戶外活動,更不要忘記為身體其他暴露在陽光下的部分塗上防曬產品。當中,頭皮、嘴唇、耳背或手背等位置,大家都比較容易忽略,而這些都是常見皮膚曬傷的地方。 

此外,緊記不要為了節省使用量或追求清爽感而減少用量,否則防曬效果有機會大打折扣!

3. 隔多久補塗一次?

長時間在戶外,防曬液會因流汗等原因而逐漸流失,所以最好每隔大約2至3個小時就補一補。若是進行水上活動,無防水效果的防曬很容易被水沖走,所以更需勤於補塗。如果皮膚上有汗水,可先用紙巾抹乾汗水,或用吸油面紙輕壓油分後,再補塗防曬產品。

4. 流汗該怎麼補防曬?

如果皮膚上有汗水,可先用紙巾抹乾汗水,或用吸油面紙輕壓油分後,再補塗防曬產品。

5. 室內也要塗防曬? 

即使在室內,如果你身處靠近窗邊的位置並會受到陽光照射的話,亦代表有被紫外線接觸的機會,所以還是有塗上防曬的需要。 

6. 使用有期限?

由於部分防曬產品含水量較高,在有效日期後防腐劑或已失去效用,令細菌或微生物生長的機會增加。而產品在開封後擺放時間亦不宜太長,由於產品已經與空氣或皮膚接觸,同樣會增加微生物滋長的風險,所以消費者應按產品指示在限期內用完。

7. 小朋友適合使用成人的防曬產品?

其實小朋友專用的防曬產品當中所含的防曬分子與一般成人防曬產品無大差異,只是有可能會含較少容易致敏的防腐劑如MIT或CMIT。如小朋友有皮膚敏感病史和濕疹的話,可考慮選用物理性防曬,減少過敏風險。

小朋友專用的防曬產品一般會使用噴劑類(spray)包裝。切記不要直接把噴霧噴在面上,建議可先把適量噴霧噴到掌心,再塗在皮膚上。 

8. 塗防曬產品,用後須清潔?

一般來說,如果防曬產品上標示了「防水」或「遮瑕」等功效,建議使用後要卸妝或用洗面產品清洗,因為標榜「防水」、「遮瑕」的產品,使用後殘餘在皮膚的機會較高。如不徹底清洗,殘餘物質可能會阻塞毛孔,甚至引起不同的皮膚問題。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嗎?

Please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