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疣是性病的一種?
疣(wart)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而引起的皮膚病,目前已知有過百種不同基因型的HPV,一般常見於感染四肢和面部的疣的基因型屬2、3、4、7型等,與導致生殖器疣的HPV基因型(6、11、40等)和癌症的HPV基因型(16、18、31等)不同。
導致疣的HPV可通過皮膚上的微小破損進入人體,並刺激皮膚增生,造成具粗糙鱗片表面的丘疹(粒狀疹),多數不痕不痛。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患上疣,當中免疫系統尚未成熟的兒童及青少年患上的比例較高。
2. 常見的疣有幾種?
較常見的疣有3種,包括:
尋常疣(common wart)
每粒範圍一般較大(直徑可達1厘米),具粗糙、不規則的表面,可同時在同一位置長出1顆或多顆尋常疣。該位置下方的微血管或會栓塞形成小黑點。
足底疣(plantar wart)
足底疣可以長至直徑幾厘米大。受影響的腳底皮膚區域呈白色,中央平坦或凹陷,中心位置會有黑點(微血管結痂)。它們在厚厚的皮膚層下向內生長,在站立或行走時會引起疼痛。
有人或會將足底疣與雞眼(corn)混淆,雞眼是因長期受壓而長出的繭,外觀多是在該受力位置出現1圈又1圈的繭,較多機會在左右腳相對應位置各出現1粒;足底疣的外觀則較粗糙,通常在1隻腳出現並擴散。
扁平疣(plane wart)
每粒範圍相對較小(直徑約1至4毫米),略微突出,圓形而平頂,呈肉色或淺啡色,較常見的情況是多顆散布在皮膚上(不過亦可以是只長出1顆)。扁平疣易與油脂粒混淆,但油脂粒主要出現在面上油脂分泌較旺盛的位置(如T字位),扁平疣則會長於面上任何位置。若延伸到頸部,多數不是油脂粒。
3. 搭𨋢、游水、做瑜珈易中招?
疣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疣或被疣沾污過的物件而感染,甚至患者自身的疣也可感染身體其他部位,所以觸摸公共物件如升降機按鈕、扶手存有中招風險。此外,運動場所如泳池、更衣室等亦是高危地方,HPV可長時間存活於此類潮濕地方的地面上,若赤腳行走,便有較大機會沾上HPV。而由於進行瑜伽、拳擊等活動,很多時也是赤腳進行,所以也要小心。
要減低患疣風險,市民應勤洗手,在泳池、更衣室等地方穿上自備的拖鞋,並盡量自備運動器材如瑜伽墊,不與人共用。運動完畢後回家好好洗澡,尤其要清洗腳板。同時亦不要與人共用貼身個人物品如化妝工具、手套等。
4. 疣具高度傳染性?
雖然疣會透過接觸傳播,但市民亦無需恐慌,疣的傳染性遠比流感或手足口病等常見傳染病為低,市民亦不會因患上疣而死亡。即使患上疣,很多時疣都會自然消失,不一定要用治療方法消除。如要接受治療,現時亦有多種不同方法治療疣,像是塗抹水楊酸、以冷凍噴霧形式將液態氮噴射在疣上的冷凍治療(cryotherapy)、電烙(electrocautery)、手術切割等,宜聽取專科醫生意見、了解所需治療費用後才作決定。
5. 進行疣療程前2大注意事項
若懷疑自己生疣,首先務必找醫生作詳細檢查,不要貿然接受任何療程。過往曾有消費者到美容院脫毛時,被告知臉、頸和胸長了扁平疣,再被游說購買脫疣療程。後來向皮膚科醫生求診,才發現身上的是油脂粒而非扁平疣。另亦有美容師曾向消費者聲稱面部「粒粒」會導致脫髮,脫掉「粒粒」後則會有免疫力不會再生,再游說消費者購買脫「粒粒」療程。後來消費者從醫生處得知上迹聲稱並無科學根據,故建議消費者諮詢專業意見。
其次,如消費者決定進行脫疣療程,並有意使用醫療保險支付療程費用,應先取得相關療程的收費項目詳情,再直接向所屬保險公司了解該療程是否在索償範圍之內,以及所提供的保償金額,才決定是否在該醫療中心接受療程,以防最後獲賠金額與預期有所出入。
想了解更多,請參閱:
【505期《選擇》月刊 提防被傳染疣 或被誤導購買脫疣療程】
【544期《選擇》月刊 脫疣去斑爭議 索償保險未必盡如理想】
延伸閱讀:購買醫美療程要留神
不止脫疣療程,坊間還有不少機構在推銷林林總總的療程如冷凍溶脂、豐胸等時,或許有誇大功效之嫌,實際上效果成疑,且非人人合適。若打算接受這些療程,不妨先看《【美容冷知識】變靚啲迎夏日 溶脂、豐胸要小心!》作更深入了解。
延伸閱讀:認識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在女性中很常見,甚至不少人會反覆感染。到底此症的致病原因是甚麼?有甚麼病徵?怎樣才能避免成為高危人士?即看《【泌尿道感染冷知識】半數女性一生至少患1次?誰是高危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