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痛風懶人包】痛從口入!痛風飲食要留神

【痛風懶人包】痛從口入!痛風飲食要留神

痛風是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常見於中老年人士。若得不到適當治療,久而久之可引致關節變形,嚴重者甚至妨礙患者的活動能力,故痛風患者需好好控制病情,尤其要注意痛風飲食,才能降低發病的機會!

文章內容

隨年紀漸長,周身骨痛和關節退化是常見的毛病。然而,如關節痛楚僅出現在1個關節位,並在1天之內急速發病,且類似情況反覆發作多次,就有可能是痛風。

 

痛風源自患者體內產生過多的尿酸(uric acid),又或因腎功能出現問題而導致尿酸排出較慢,令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升高,水溶性不高的尿酸鹽(urate)就有機會形成結晶及在關節位沉積。當其中1種尿酸鹽「尿酸單鈉」(monosodium urate)晶體沉積在關節的空位上,就會刺激身體免疫系統,在關節引發炎症反應。沉積的晶體更可形成痛風石(tophi),有機會令關節永久變形。特別一提,女性在更年期後因少了幫助身體排出尿酸的雌性荷爾蒙,患上痛風的機會也隨之增加。80歲後,女性患此病的機會比男性大。

 

A picture containing person, hand, fee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腳的各個關節通常較易發病,尤其是大拇趾後方的關節。不過,身體不同的位置也可發病,如尿酸在腎臟沉積,便是形成腎結石的其中1種成因。初期急性痛風發作時,即使沒有治療,通常也會在數天內好轉不再疼痛,之後可能相隔幾個月甚至幾年才再發作。但如此病經歷數年間反覆多次發作,就有機會演變成慢性多關節性痛風(chronic polyarticular gout),受影響的關節更會持續腫脹和痛楚。

 

1. 注意痛風飲食

所謂「痛從口入」,全因某些食物有頗大機會引致痛風發作!痛風飲食的原則是應盡量避免食用嘌呤含量較高的食物,包括酒類、海產貝殼類、動物內臟像是肝(如豬膶)、腎(如豬腰、雞腎、鴨腎)、腦(如魚頭)、心臟、肺、胰(如豬橫脷)、腸(如豬肚、豬大腸)等。高糖分飲品如汽水、果汁等,亦有機會誘發痛風,應避免飲用。
 
另外,肉類、海鮮(如蝦、龍蝦、蠔和蟹)及魚類、家禽類、燕麥及全麥包等,亦含不少嘌呤,雖可食用,但切忌過量,患者宜參考「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建議,將這類食物加入痛風飲食的名單。濃的肉湯(如老火湯)或濃縮肉汁製品(如雞汁、雞精或牛肉汁)亦不宜多吃。至於蔬菜,雖有研究指出蔬菜類的嘌呤不會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但食用嘌呤含量高的蔬菜如冬菇、椰菜花、菠菜、鮮露筍等仍應謹慎,每星期最多進食2份,每份約是1/3碗(300毫升中號碗)經烹調的蔬菜。而較高嘌呤含量的乾豆類如紅豆、綠豆等,每星期最多可進食2份(每份約1/3碗熟乾豆)。

 

A picture containing tex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同時亦要緊記,由於肥胖是患上痛風的一個高危因素,因此亦宜參考痛風飲食的資料,避免進食高脂、肥膩的食物。每天喝最少2公升開水,也可促進尿酸排泄,減少腎結石形成的機會。

 

2. 藥物紓緩

當痛風急性發作時,患者可痛至無法行走,連支撐身體都有困難。故此,醫生可能給患者處方以下藥物,以紓緩急性發作時的腫痛:

 

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

治療痛風的首選藥物,例子有吲哚美辛(indomethacin)、萘普生(naproxen)及雙氯芬酸(diclofenac)等。由於NSAID可致服用者出現腸胃不適,嚴重時更可引起胃出血,故一般建議在餐後服用,亦可與胃藥同服。如有腸胃狀況或是心血管問題等病歷,應先告知醫生,以便判斷患者適合服用何種NASID。

秋水仙鹼(colchicine

用以減輕關節腫脹和減低尿酸結晶累積而導致關節滑膜發炎(synovitis)。在急性發作的24小時內服用較為有效。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和腹瀉等。如出現以上情況,應先停止服用及諮詢醫生或藥劑師意見。肝臟和腎臟有問題的人士須慎用。

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

減輕炎症的藥物,例如有潑尼松龍(prednisolon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和氫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等。短期服用皮質類固醇,可能會有水腫、情緒波動、食慾增加致體重增加等副作用。而停用皮質類固醇後急性痛風突然復發亦頗常見,因此醫生一般會因應病情而逐漸減少皮質類固醇的劑量,患者應按照醫生的處方服藥,不應胡亂自行停藥。醫生也可能會考慮在單一發病關節注射皮質類固醇,以減少全身性的副作用。

抗第一介白素(interleukin 1

發展中的治療藥物,如傳統的藥物效果不明顯,可諮詢醫護人員的意見,試用此法治療。但謹記療效和安全性等還未完全證實,或會有較大風險,且藥物亦較昂貴。

 

此外,如每年有2次急性發作、併發痛風石或腎結石問題,應先諮詢醫生,考慮是否應透過下列藥物,展開預防性療程,降低血液內的尿酸水平,以防止痛風發作。

 

別嘌醇(allopurinol

一款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是用於抑制尿酸產生的藥物(uricostatic drug),亦是預防痛風發作的第一線藥物。一般由低劑量開始服用,療程中可能需要抽血觀察血液中的尿酸水平,再由醫護人員參考化驗結果以及有否出現副作用(皮膚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去調節劑量。如服用別嘌醇後身體出現紅疹,應馬上停藥並盡快諮詢醫生意見。肝腎功能不良的患者風險較大,但亦不用過份憂慮,因為這些副作用並不常見。

非布司他(febuxostat

這是另一款較新的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能有效控制血液中的尿酸水平,但價錢會較高。但須注意,缺血性心臟病或充血性心臟衰竭患者不宜服用此藥。

丙磺舒(probenecid)和苯溴馬隆(benzbromarone

這是常見的促進尿酸排出的藥物(uricosuric drug)。但服用這類藥物會有出現腎結石的風險,所以患者需喝足夠的水。這類藥物不適合腎功能不良的痛風患者,特別是曾患腎結石的人士。

氯沙坦(losartan)和非諾貝特(fenofibrate

兩者分別原屬降血壓藥和降血脂藥,均有助排出尿酸,但效果不及丙磺舒和苯溴馬隆。

聚乙二醇重組尿酸酶(pegloticase)和拉布立酶(rasburicase

較新但相對昂貴的靜脈注射針劑,可將尿酸氧化成水溶性較高的尿囊素(allantoin),令尿酸較易隨小便排出體外。

 

本會提醒患者,如有痛風病徵或症狀出現,應及早求醫,並遵照醫生指示定期覆診及按其處方服用藥物,切勿胡亂服用坊間成藥或未經註冊的藥物。

 

3. 恆常運動

適量運動不但可幫助維持健康的體重,更可減少患上痛風的風險及預防痛風發作!因此預防痛風跟減肥一樣,除了管好嘴巴,留意痛風飲食;也要配合適量運動,才能把患病機會減至最低!

 

想了解更多,請參閱【479期《選擇》月刊 痛風患者控制尿酸 宜慎飲食】

這篇文章對您有用嗎?

Please rate

想知更多

  • 2024.04.20
  • 健康及美容

痛風患者控制尿酸 宜慎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