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手機耳機售後保用維修要優化 倡研究引入法定措施 推動可持續消費

  • 2024.03.14

智能手機和無線藍牙耳機已成為不少人的日常必備品,款式功能亦不時推陳出新,吸引消費者花費更換,但久而久之製造出大量電子廢物。然而,手機和耳機均屬較耐用電子產品,不少型號價格不菲,動輒數千至過萬元不等,消費者有合理期望手機耳機品牌能提供較佳的維修保養計劃,亦可支持環保。然而,消費者委員會於今年1月至2月期間,檢視了市面上6個手機品牌及11個耳機品牌(當中6個亦為手機品牌)的售後保用、延長保用及保用期外的維修服務範圍及收費等資料,發現手機產品的延長保用計劃在收費、維修費用及購買時限均存在頗大差異。一般而言,保用期內的免費維修只適用於非人為因素或意外所致的損壞。若以售後保用期內維修破裂的手機屏幕為例,所需費用由最低$483至最高$5,770,分別佔有關手機建議零售價的17.9%至36.1%,相差甚遠。此外亦發現,若計及延長保用計劃的收費,整體費用未必一定比保用期外逐次維修划算,削弱消費者延長保用的意欲。另一方面,是次調查的部分品牌的環保政策及相關資料透明度欠理想。對比歐盟法規 (EU) 2023/1670訂明生產商須在產品停售後維持手機備件最少7年,是次調查的手機品牌零件存倉期只有約2年至4年不等;消委會倡議政府、業界可參考歐盟的相關法規,研究延長及訂明產品維修及備件供應的期限,減低消費者替手機進行維修時可能遇到的阻礙,推動可持續消費。

是次市場調查涵蓋在本港較受歡迎的手機及耳機品牌和型號,包括6款直身智能手機、3款摺疊式屏幕智能手機,以及11款附主動式降噪功能的真無線藍牙耳機。消委會於調查期間致函和發送問卷予合共11個品牌索取資訊,當中3個沒有回覆或只作簡短回覆,有關該等品牌的資料從其官方網站及以一般消費者身分致電查詢獲得。

不論價格智能手機只得1年售後保用

3個品牌不提供延長保用或須於購買產品時決定是否參與

是次調查的9款智能手機售價由最低$2,699至最高$15,988,相差接近5倍,而當中有超過一半售價逾$7,500,惟全部保用期只有1年,若消費者認為較高價產品應有較長保用期,是次研究或會令消費者失望。保用項目方面,只有非人為導致的損壞或故障才可獲免費維修,否則消費者需要支付維修費及/或更換零件費。即使在售後保用/延長保用有效期內,部分品牌亦會收取額外附加費用,如檢查費或人工費等,一般介乎$120至$200。

為使手機更加耐用,部分消費者或會選擇付費延長保用期。然而,有2個手機品牌沒有這服務,換言之在1年售後保用期過後,若手機出現故障,即使非因意外或人為所致,消費者亦只能自費檢查及維修,售後服務相比其他品牌較弱。至於另外4個品牌的延長保用計劃收費由$539(佔該手機建議零售價約20%)至$1,899(佔該手機建議零售價約14%),實際收費相差逾2.5倍。若消費者有意參與延長保用計劃,要留意不同品牌所設的購買期限。是次調查中,時限最短的1個品牌要求消費者於購置手機時決定是否購買延長保用;而做法最靈活的1個品牌,讓消費者於原廠保用期完結後,只要手機通過檢查,便可參加延長保用計劃。

即使消費者參與了計劃,亦不代表可以無條件免費維修任何損壞項目。雖然絕大部分品牌的延長保用計劃會就手機電池因正常損耗導致其容量低於原始規格80%而提供免費更換電池,但亦有1個品牌需要收取$300零件費。若以維修後置鏡頭為例,於延長保用期內所需費用由$400至$1,055;按維修費佔手機建議零售價計算(不包括參與延長保用計劃的費用),佔比最低為4.7%,最高則為22.2%,差異甚遠。若將購買延長保用計劃的金額亦計算在內,有一手機型號維修後置鏡頭的總費用可以較保用期外自費維修高$988,或會削弱消費者參與延長保用計劃的意欲。因此,消委會建議手機品牌業界可就延長保用及維修政策方面作檢討,增強對已購買延長保用計劃的消費者的保障。而消費者在購買延長保用計劃前,應先了解計劃的免費保障範圍,以及在甚麼情況下需要額外付費維修,再按個人使用手機的習慣,仔細衡量是否有需要參與延長保用計劃。若消費者希望減省維修手機的支出,日常使用手機時則要格外小心留神,例如儘量避免液體滲入手機或摔破手機屏幕的情況發生。

耳機保用年期差異大  1款設延長保用

真無線藍牙耳機普遍較智能手機便宜,而是次調查發現,耳機的售後保用期差距甚大,有8個品牌提供12個月的保用期,另有3個品牌提供兩年或36個月的保用期;而提供較長售後保用期的品牌,產品價格亦較高,對消費者而言相對合理。真無線藍牙耳機輕便小巧,惟可能較容易丟失。9個品牌表示有提供購買單邊耳機的選項,但亦有2個品牌表示必須同時更換左右兩邊,耳機方能成功連接。而有2個品牌則表明在1年保用期過後,將不再為其產品提供任何維修服務,維修政策較為遜色。全部11個品牌中僅1個提供延長保用選項,收費為$249,佔該耳機零售價約13%。

除此之外,不論手機或耳機,若消費者購買的是俗稱「水貨」的平行進口貨品,則未必獲原廠保用的保障。所有回覆的品牌均表示原廠保用只適用於在香港獲授權的零售商所購置的原廠行貨,如消費者購買的是「水貨」,有3個品牌仍可提供維修服務,但需另行收費,或視作保用期外的維修來處理。

籲研究引入措施優化維修保養政策 

是次調查中只有3個手機和3個耳機品牌回覆有就產品的維修訂立較明確的維修期限,包括其產品在推出市場後及停產後所提供的維修服務的年期,而其他品牌回覆則較含糊,例如表示若有零件則可提供維修服務,或視乎產品生命周期等,資訊透明度較低。此外,調查亦發現相關手機品牌的零件存倉期普遍只有約2年至4年,意味著即使產品本身其他性能仍然良好,亦可能因零件不足而沒法維修。反觀歐盟委員會於2023年8月發布有關手機及平板電腦的生態設計要求法規,其中包括要求生產商於產品停售後7年內仍然保存相關零件,及必須列明相關零件的維修和保養資訊。消委會建議政府和廠商參考上述歐盟法規,研究提高維修資訊透明度及延長零件存倉期,令產品更加耐用及盡量延長其壽命,減少製造電子廢物。

另外,並非所有調查的品牌都有向消費者提供回購舊手機等環保措施,儘管手機並非受管制電器「四電一腦」中的其中一類,銷售商並沒有法定除舊責任,惟電子產品品牌理應較消費者更具備處理電子垃圾的知識,尤其是內置鋰電池的產品。因此消委會建議業界應完善其回收及回購政策,為環保作出貢獻。消費者在購買新產品前,亦應衡量自身實際需要才作決定。若需要購買新機,可考慮將舊裝置轉送給有需要人士或轉售,減少浪費。

 

 

訂閱全文: https://ccchoice.org/569warranties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