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通渠產品切忌混合使用 隨時傷渠更招意外 產品成分及使用資訊不清宜慎選

  • 2023.05.15

相信不少家庭都曾為家居去水喉管淤塞感到煩惱,或會購買通渠水嘗試自行處理。惟大部分通渠產品均帶腐蝕性,假如選擇了不合適產品或使用不當,不但會令通渠效果事倍功半,更可能損壞去水喉,甚至增加意外受傷的風險。消費者委員會檢視了市面上17款較常見的通渠劑,分析其主要化學成分及潛在風險,並整合了各樣本聲稱的適用範圍及限制。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各類通渠產品含不同主要成分,針對不同淤塞問題會有不同功效,使用前應仔細閱讀產品成分標籤才能「對症下藥」,惟調查發現5款樣本沒有列出產品成分。消委會亦將4款未有同時以中英文列出安全警示字句的樣本,及8款未有列出使用方法說明的樣本的相關資料,交予海關跟進。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在使用通渠劑時需格外小心,避免被灼傷,更切忌將不同通渠劑或清潔劑混合使用,以免產生有毒氣體甚至引發爆炸,建議先嘗試用廁所泵等工具,解決淤塞問題,並養成良好防止淤塞喉管的習慣,做好日常保養功夫。

消委會於本年3月,從不同零售店搜集了17款較常見的通渠劑樣本,每款售價介乎約$10.0至$79.9。當中6款為液體;6款為粉狀、顆粒狀或條狀;3款為啫喱狀;2款為泡沫。假設要疏通中等程度淤塞的喉管,按照樣本包裝的標示使用方法,每次使用需花費約$1.5到$79.9,相差逾50倍。

通渠劑成分各異  應針對不同淤塞問題選用

通渠劑一般是透過化學方式,使淤塞物分解成更細小或更易溶於水中的物質,而化學反應所產生的熱力亦有助溶解淤塞物。大部分通渠劑採用的化學成分都具有腐蝕性,但用於分解不同淤塞物的效能會有所不同。

廚房鋅盆去水喉,較容易被日積月累的油脂堵塞。要溶解油脂,最好是選用強鹼性的通渠劑。全部樣本中有11款均標示含有強鹼性成分,通常含氫氧化鈉(sodium hydroxide),帶有強烈腐蝕性,能破壞淤塞物的分子結構,並將油脂分解成易溶於水中的物質,能有效解決因油垢引起的淤塞問題。

洗手盆或浴室的去水喉淤塞,通常是由毛髮造成。有11款樣本標示為含有過碳酸鈉sodium percarbonate)或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等氧化劑,一般能有效分解毛髮中的蛋白質成分。另外,有1款樣本標示含有強酸(俗稱鏹水)成分,此類通渠劑通常含濃硫酸(concentrated sulphuric acid),可以輕易分解及腐蝕廁紙、布等纖維類有機化合物。由於強酸的腐蝕性極高,處理不當會引起激烈化學反應,一般只建議由專業人士使用。惟消費者應留意產品的適用範圍,是次調查的樣本中,有5款標明並不適用於座廁。

另外,有1款樣本標示以酶作為主要去塞成分。儘管個別種類的酶可用作分解蛋白質或油脂,然而其作用速率往往較慢,所需通渠時間或較其他化學劑長10倍以上,並受溫度、酸鹼度等環境條件所限制,未必能即時解決淤塞問題。

使用不當會構成安全風險  切勿混合其他化學劑使用

通渠劑的化學成分能夠直接分解淤塞物,對解決喉管淤塞問題固然有效,但若果處理不當,則可能會對使用者或喉管構成風險。其中含強鹼或強酸性的通渠劑都具有強烈腐蝕性,若濺射到皮膚等外露部位,可以造成嚴重化學灼傷。此外通渠劑被水分稀釋或分解淤塞物時會產生高溫,會令水分變得沸騰,有機會令通渠劑從排水口濺出或揮發出帶腐蝕性的蒸氣,灼傷皮膚表面或呼吸道。另外使用通渠劑時所產生的熱力,有可能超過喉管可以承受的負荷,導致物料軟化及變形,而喉管間的接駁位置或軟膠部分特別容易受影響,情況嚴重更可引致漏水。若喉管為金屬物料,消費者切勿使用含強鹼或強酸性的通渠劑,以免喉管被蝕穿。

除此以外,消費者亦絕不應該把通渠劑或清潔劑混合使用,否則可能產生有毒氣體,情況嚴重更可能引致爆炸。另外部分通渠劑的成分與其他化學物品(例如漂白水)接觸時,或會釋出有毒氣體(例如氯氣),多年前曾有外國案例混合使用不同牌子的通渠劑而不幸造成死傷,消費者必須引以為鑑。

另一方面,將通渠劑倒入排水管時,有可能令洗面盆、鋅盆及座廁表面物料遭腐蝕。是次調查的樣本中,有13款在標籤上有列明不可用於特定金屬(例如鋁、黃銅)、橡膠或搪瓷等物料,否則可能留下難以消除的斑痕,消費者應留意使用指引。

部分樣本標籤或未能符合《消費品安全規例》要求

通渠劑使用不當可引致危險,消費者應先詳細了解產品資訊後再作選擇。惟調查中有4款樣本沒有同時以中英文列出安全警示字句,有8款樣本沒有同時以中英文列明使用方法,或未能符合《消費品安全規例》的要求,相關個案已轉交海關跟進。此外5款樣本未有列出產品成分,雖然本港法例未有要求必須列出有關資料,但商戶有責任向消費者提供充足的產品資訊,以及就可預見的危險及正確使用產品作出指示。消委會促請相關廠商提升產品資訊透明度。

另一方面,部分通渠產品可分拆成獨立包裝,其外觀可能與可食用的包裝糖、鹽,或即食麵附送的調味粉相似,消費者若稍不留神錯誤食用,後果嚴重。根據香港中毒諮詢中心資料,本港在2018年曾有一名長者因低血糖嘗試補充糖分時,誤將獨立包裝的通渠劑當成白糖開水飲用,結果令口腔、咽喉、食道及胃口遭化學灼傷。在是次調查中,有2款樣本均屬獨立包裝設計,消委會提醒消費者應妥善存放通渠產品,並叮囑家人,以免誤服。

除了使用通渠劑,消費者亦可考慮先以物理方式通渠,例如用廁所泵。市面上亦有管道疏通器或毛髮清理器,可以伸入排水管內把毛髮團鈎出。不過消費者要留意,拉出的淤塞物可能帶有細菌及異味,亦可能會濺出污水,所以通渠時要做好保護措施。另外,若果排水管曾以化學通渠劑處理,切記要先以大量清水沖洗,確保沒有通渠劑殘留,才作其他處理。

消費者在使用通渠劑時,需留意以下事項:

  • 宜選購有標示成分的產品,充分了解通渠劑特性及潛在風險,嚴格跟從說明指引使用,切勿自行估計使用分量或與其他清潔劑混合使用;
  • 使用時應先做好保護措施,例如穿上塑膠手套、護目鏡或眼鏡(切忌配戴隱形眼鏡)、口罩或面罩等。不要使用勞工手套,因其表面物料不但無法阻隔通渠劑接觸皮膚,甚至會把通渠劑吸收,令腐蝕皮膚的時間更長及範圍更廣;
  • 注意確保室內空氣流通,以免有害氣體積聚或令室內的氧氣濃度不足。除非產品包裝另有說明,否則應在加入通渠劑前,先把積水以虹吸管抽走;
  • 若皮膚不慎被通渠劑濺到,應立刻以大量清水沖洗,並避免已被通渠劑污染的水流到其他皮膚表面。小範圍灼傷經充分清洗過後,可用乾淨的敷料輕輕覆蓋;若範圍較大或程度較嚴重,於應急沖洗後應盡快求醫,情況許可下應帶同通渠劑包裝供醫護人員參考;
  • 應以產品的原包裝存放未用或剩餘的通渠劑,不建議使用其他器皿盛載通渠劑,以免容器被通渠劑蝕穿;
  • 避免在家中同一位置存放多種通渠劑及清潔劑,以免洩漏時發生化學反應,亦不應於家中存放過量化學品(包括通渠劑、清潔劑、溶劑等)。通渠劑是不宜存放過久,以免其化學成分變質,影響效用,更可能會轉化成有害物質;
  • 為減少毛髮及食物殘渣進入渠內,應該在排水口加上濾網,亦應避免將過多油分或濃湯倒入排水渠內。使用後,可以倒入較多分量的熱水,減少因油脂引起塞渠的問題。

 

訂閱全文: https://ccchoice.org/559drainunblockers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