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新學年中小學購書費分別上升2.9%和5.7% 升幅高於通脹 新冠疫情影響 傳統和電子書要兼備

  • 2022.09.15

每年新學年,學生均需購買新書和相關教材,書簿費動輒數千元,開支不少。消費者委員會公布2022/23年度中小學購書費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及中學生的整體平均購書費(包括作業、補充練習及其他學材的開支),分別較上學年上升5.7%及2.9%,升幅顯著高於同期通脹(1.7%)。調查結果顯示,選用不同書冊、作業及補充練習數量多寡、書商提供的購書折扣、新學年的學材與去年不同,均是影響購書費的因素。除購書費外,學生或需要額外繳付學校自編教材的印刷費,以至購買平板電腦或手提電腦等電子裝置以配合電子教學,亦是另一筆不菲的開支。

消委會獲教育局協助,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全港抽出86間小學及76間中學,再由本會向學校發信收集新學年和上學年的書單及有關資料,包括必須購買的課本、作業及校本教材等的費用。調查共得到50間小學和48間中學提供相關資料,有效回覆率為60.5%。消委會根據各學校提供的詳細資料,包括書單、學生可選修的科目及選科的組合方式,加以分析及計算出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用及兩學年間的變化。

平均購書費升幅逾2.9% 額外印刷費增學生負擔

調查的小學新學年平均購書費為$3,177,按年顯著上升5.7%,升幅高於去年的5.3%;各級別的平均購書費介乎$2,926至$3,369,按年升幅介乎4.8%至6.4%。而高小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3,329)則比初小($3,025)高出1成。按照科目分析,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的平均購書費由$539(常識科)至$836(英文科)不等;其餘科目的購書費則不高於$250,以普通話科及音樂科相對較高。

至於中學新學年的平均購書費為$2,944,按年上升2.9%,較去年的升幅(3.6%)略低,但仍高於同期通脹(1.7%)。按學習階段分析,初中的平均購書費為$3,464,按年升幅為5.4%。中三的購書費錄得的升幅(7.3%)最顯著,原因是部分學校的用書量與上學年有明顯分別,例如有學校為更貼近教育局的課程指引,讓學生為高中選科作準備,於生活與社會科、電腦科及/或中國歷史科共增加7至8本書目,令相關購書開支增加逾$720。高中方面,平均購書費為$2,425,較上學年低0.4%。由於正值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與通識教育科的交接期,兩學年的中四及中五購書情況受上學年的安排所影響。就中四而言,上學年公民科用書並未完成評審,所以大部分學校因而選擇使用教育局的學與教資源及自編教材;而新學年約8成半學校表示會選用適用書目表內公民科的課本(約$170至$220),相關購書費因此有所上升。至於中五級,新學年大部分學生全年度只需購買1本公民科用書,較以往通識教育科需購買2至3 本課本少;因此中五公民科平均購書費較上學年少。

除教科書外,學校亦會規定學生購買一定數量的練習作為必要教材,因而亦影響購書費的總數。在小學級別方面,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平均使用8至10本書目,每科的作業及補充練習平均為5本,分別佔各科用書量50至66%。當中較多小學選用的中文科和數學科練習均在新學年加價逾8.6%,相信是小學整體購書費錄得顯著升幅的原因之一。中學級別方面,初中以英文科的用書量較高,平均為4本,中文及數學科則平均使用2本書目,高中必修科的平均用書量為2本(不包括通識教育科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50間調查的小學中,約9成(44間)會自行編製學材,相關教材的印製費用普遍介乎$50元至$300,其中有學校的印刷費高達$600,當中不足3成(25%)小學(11間)免費向學生提供自編教材。48間調查的中學,超過9成會為學生提供自編教材,當中超過一半會免費提供給學生,其餘學校則一般收取$70至$642的印刷費用。學校自編教材以輔助教學本意甚好,建議學校為學生提供免費自編教材,亦可資助有需要學生的印刷費,以減輕學生購書的經濟負擔。

書商提供中學購書折扣按年減少

學校委託書商印製書單通常都可以獲書商提供折扣優惠,惟消委會發現今年書商向中學提供的購書折扣減少。只有5成中學(22間)獲書商提供88折至9折優惠,數量較去年的調查少2成。而小學的情況則與去年調查相若,有超過7成的小學(38間)獲較高的87折至89折優惠。

   值得留意的是,有學校會自行委託出版社印製校本版教科書來切合其教學需要,內容主要是從標準版的分冊中抽取部分章節再整合而成,或合併數個標準版的分冊。校本版教科書多以實價銷售,故未能享用書商提供的購書折扣優惠,因此或會影響整體購書費。近5成調查的小學委託出版社印製校本版教科書,並較常用於電腦科,亦有2至3成學校用於中文或數學科。8成調查的中學向出版社訂製校本版教科書,較去年調查高出約2成。校本版教科書多應用於初中的生活與社會科、電腦及英文科,以及高中的中文科。

 

疫情居家上課學習學生或需負擔「雙重」開支

受新冠疫情影響,網上授課成為教學的新常態。研究發現逾8成小學(41間)及逾7成中學(35間)的書單上,包含最少1本電子課本,大部分學校選擇購買電子課本與實體課本兼備的套裝,未有完全轉用電子課本,變相令購書費大增。

根據25間小學及28間中學的回覆,近6成(16間)小學表示學生必需購買電子課本,尤其是電腦科;有3間中學回覆表示於小部分科目,例如初中及高中電腦科和高中地理科,會主要以電子課本教授。7間小學更實行 「Bring Your Own Device自攜裝置」計劃並以電子書為主,學生不需額外購買實體版課本。有9間小學表示,學生需自行購買或經學校購買指定平板電腦或手提電腦上課,費用約由$3,000至$8,500不等。有中學則表示,會按需要借出電子裝置供學生長期使用,或資助學生購買電子裝置。

長遠而言,逾7成回覆的中小學表示,學校將來選取教材的方向或會有所改變;逾5成學校表示會多考慮選用附設網上教學資源的印刷書,但只有近3成會自行編製更多網上教材或多選用電子書,反映電子課本教學雖然有所增加,但仍未算完全普及,學生在這期間有可能需同時負擔傳統和電子教課的「雙重」開支。

書商應負起企業社會責任 

學生每年平均購書費持續上升,加上其他教材和學習工具的開支,對家庭的經濟負擔實不容輕視。消委會呼籲書商負起企業社會責任,為書本定價時應考慮學生的負擔能力,書單可印有與使用舊書相關的提示,讓學生可沿用「重印」或「重印兼訂正」的舊課本。學校可考慮盡量免費提供自編教材予學生,或資助學生的印刷費,並因應教學需要和資源提供電子設備供學生借用,讓莘莘學子可以安心開學。

 

訂閱全文:  https://ccchoice.org/551textbooks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