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追求健康,一些嗜甜的消費者會揀選被視為較健康的「無糖」或「低糖」飲品,認為可以減低糖分攝入量。消費者委員會測試51款預先包裝的含甜味劑飲品,發現不少樣本雖然已經加入不含卡路里的甜味劑,但仍含大量糖分。約4成(20款)樣本,每罐/瓶的總糖含量為25克或以上,達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建議每日游離糖攝入量上限(50克)的一半或以上;其中1款汽水,飲用1罐(473毫升),亦已超出上限3成。長期過量攝入糖分或甜味劑,兩者均有健康風險,消委會提醒消費者應避免或減少飲用含糖或甜味劑飲品,並盡量保持均衡飲食。
甜味劑屬代糖的一種,甜度高蔗糖約100倍至數百倍,由於沒有熱量,不影響血糖水平,亦不被人體消化或吸收,故適合於一些糖尿病患者食用。但有研究指出甜味劑本身亦隱藏健康風險,過量攝取可降低味蕾敏感度,令人更加嗜甜,因而不知不覺因攝入更多糖而攝入更多熱量,長遠可令人致肥,有機會增加患冠心病、中風甚至死亡的風險。
消委會測試的51款預先包裝飲品,當中18款為無酒精碳酸飲品(即汽水)、16款運動及能量飲品和17款包括果汁、乳酸類飲品、有味瓶裝水等其他飲品。每罐/瓶容量介乎57至550毫升,售價由$4至$25元不等。是次除檢視標籤所列的糖分水平,亦測試各樣本中的甜味劑含量。
15款樣本有「低糖」、「無糖」或類似聲稱,全部符合《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第132W章)中,每100毫升不超過5克及0.5克糖的要求;其餘36款樣本,糖分含量介乎每100毫升0克至14克。若以整罐/瓶計算,糖分介乎0克至66.2克。
不少飲品即使加入了甜味劑,仍然含有大量糖分。以世衞建議一般成人每日攝入2,000千卡能量計算,即不應攝取超過50克游離糖,測試發現53%(9款)其他飲品、33%(6款)無酒精碳酸飲品樣本及31%(5款)運動及能量飲品,飲用1罐/瓶,便達到世衞每日建議糖分攝入量的一半或以上,糖分含量最高的無酒精碳酸飲品樣本,飲用1罐更會超出每日建議攝入量32%。
除了檢視樣本的含糖量,測試4種主要用於飲品類的甜味劑,包括人工合成的醋磺內酯鉀(Acesulfame Potassium/ACE-K)、天冬酰胺(Aspartame)、三氯半乳蔗糖(Sucralose)和天然提取的甜菊醇糖苷(Steviol Glycosides)中,帶甜味的成分:甜菊糖苷(Stevioside)及瑞鮑迪甙A(Rebaudioside A)。
過去有不同的研究指出,過量食用甜味劑有一定的健康風險。其中有外地研究指大量攝取三氯半乳蔗糖會阻礙腸道益菌生長,不利腸道健康。天冬酰胺則不適合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cs, PKU)患者使用,否則可令腦部嚴重受損,阻礙智力發展。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科學家發表了一份涉及40多萬參與者的研究報告,當中指出每天飲用含人工甜味劑飲品的人,患上循環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中風等機會增加;每天飲用最少2杯250毫升含甜味劑無酒精碳酸飲品人士,比每月飲用少於1杯的人,死亡率更高出26%。
根據香港的《食物內甜味劑規例》(第132U 章),食物製造商和食肆只能使用及售賣規例內所指明的10種甜味劑,但沒有就不同甜味劑可用於食物的份量制訂規例。部分樣本的甜味劑標示與測試結果不符,亦有樣本沒按法例要求標示甜味劑正確名稱,有關資料已交予食安中心跟進。
根據食品添加劑通用法典標準Codex General Standard for Food Additives(GSFA),「飲品類」的建議三氯半乳蔗糖含量為300毫克/千克。今次檢測中,甜味劑含量最高的2款為能量飲品,樣本分別含1,590和1,560毫克/千克的三氯半乳蔗糖,比GSFA的建議濃度高4倍,過量飲用有機會對身體帶來不良影響。故消費者勿因市面上的功能性飲品,標榜能「提升表現」、「補充能量」、「補充營養」,誤以為是健康飲品,忽略當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糖分或添加劑。
消費者飲用甜味飲品特別是含甜味劑的應適可而止,並注意以下事項:
-不少注重體態的人士會以甜味劑飲品代替含糖飲品,以為達到減肥效果,但有研究指,甜味劑飲品會令人更嗜甜,追求更甜更濃味道的食物。若要達致瘦身效果,減少糖分吸收外,亦要避免攝取甜味劑;
-運動及能量飲品予人較健康感覺,容易令人以為飲用這些功能性飲品較有益。但是次測試顯示,運動及能量飲品無論是否含天然糖,均加入了甜味劑,消費者若非有大量體力消耗,需要短時間內補充能量及電解質,不宜過量飲用此類飲品,或考慮以清水沖淡分多次飲用;
-大部分功能性飲品含有咖啡因等刺激成分,不宜經常飲用,同時應留意成分標籤,孕婦、心臟病及有「三高」人士需加倍注意。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