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兒童用指甲油驗出禁用塑化劑及致癌物

  • 2017.01.16

愛美無分年齡,不少家長都會讓小女孩一嚐塗搽指甲油的滋味。市面不少兒童用指甲油都標榜「無毒」或「適合兒童」,讓父母以為可以安心選購。然而消費者委員會的測試發現,有3個兒童用指甲油型號檢出致癌物苯。消委會促請生產商立即棄用含苯的成分或物料,確保用家健康;測試又發現1個型號檢出化妝品禁用的塑化劑(DBP),另有5個型號含有可致敏的防腐劑MIT或CMIT,其中3款樣本的含量稍微超出內地的相關標準。消委會呼籲家長小心選購兒童指甲油,須慎閱標籤說明,切勿視之為玩樂而掉以輕心。

消委會檢測了13個型號合共22款顏色的指甲油,當中8個型號屬獨立支裝,5個套裝型號包含1至5款顏色不等。

內地和歐盟都禁止使用苯(benzene)作為化妝品原料,而苯亦是已知的致癌物質。測試發現,有3個型號合共4款指甲油樣本檢出苯,其中2個套裝型號樣本檢出的含量屬微量水平(低於5ppm),而1個套裝型號的2款樣本,苯含量達8及12ppm。

苯具有揮發性,可能經由呼吸吸入,接觸其氣霧可能刺激皮膚、眼睛和呼吸道。世界衞生組織指出,多種急性疾病和長遠的健康影響包括癌症和再生不良性貧血和接觸苯有關,建議公眾盡量避免接觸。消委會促請有關生產商立即停止使用含苯的成分或物料。

測試亦檢測各個型號是否含有8種禁用於化妝品的塑化劑,結果在1個型號的2款指甲油樣本,分別檢出含量達1,400及1,500ppm的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檢出量遠高於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所指低於100ppm不會構成風險的微量水平。

DBP的潛在危害包括干擾內分泌,具生殖毒性,可能影響免疫力和神經系統。消委會建議消費者立即停用檢出DBP的有關產品。

此外,測試亦發現有1個型號同時檢出可致敏的防腐劑MIT(methylisothiazolinone)和CMIT(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總含量為0.00179%,稍高於內地規定的0.0015%上限。另外有3個獨立支裝及1個套裝型號的2款樣本檢出MIT,含量由0.00065至0.014%不等,當中套裝型號的2款樣本檢出的含量稍高於內地和歐盟0.01%的規定上限。

在5個檢出MIT及CMIT的型號中,只有2個在成分列表中標明含MIT,消費者難以得悉該產品成分,兒童使用後可能出現過敏反應。皮膚科醫生提醒,可能出現過敏的皮膚範圍或許不限於手指或手部,亦可能影響面部、頸部、嘴唇和眼皮等雙手可觸及之處。

測試同時發現,有9個指甲油型號共11款樣本驗出甲醇(methanol),含量介乎27至580ppm。雖然所有樣本的甲醇含量均低於內地標準上限(2,000ppm),但甲醇可能會刺激兒童的眼、鼻子及呼吸道,使用指甲油期間建議保持空氣流通,遠離火種。

重金屬方面,13個型號中有11個檢出微量的重金屬,包括鉛(lead)、砷(arsenic)及鎘(cadmium),雖然含量均符合內地相關標準,但如兒童有吸吮手指的習慣,有機會從剝落的指甲油攝入這些重金屬。

另外,測試還檢視各型號的標籤資料,發現13個型號中,只有3個有中英產品說明,其餘10個只有英文說明,全部型號中只有6個同時標示使用和卸除方法。消委會認為生產商需改善標籤資料,讓消費者瞭解正確使用和卸除兒童用指甲油的方法。

供兒童用的指甲油一般耐磨程度稍遜,容易剝落或磨蝕,可能增加小朋友誤吞指甲油薄膜碎屑的風險;水性指甲油亦普遍需要較長時間乾透,增加指甲油在期間觸及皮膚和眼睛的機會。

故此,消委會建議消費者替兒童塗搽指甲油時應留意以下提示:

  • 部分產品配有貼紙和閃石一併使用,如兒童有吸吮手指習慣,會增加誤吞異物的機會,應避免塗搽指甲油;
  • 兒童在塗搽期間應避免進食,最好在用餐前先徹底卸除,避免誤服;
  • 盡量減少使用指甲油的次數和縮短時間,避免重覆或長期接觸;
  • 小朋友手部有皮膚濕疹、倒刺或傷口時,應暫時避免塗搽;
  • 塗指甲油後,如發現兒童的指甲邊緣、面部、頸部、嘴唇和眼皮等部位的皮膚出現痕癢或紅腫,應盡快卸除,並立刻停用有關產品。

消費者委員會保留所有關於《選擇》月刊及網上《選擇》 的權利(包括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