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結果
測試結果
重金屬
礦物泥是泥狀清潔面膜產品的關鍵成分。由於礦物泥取自不同的土地來源,而重金屬有機會天然存在於不同礦物中,工業污染也會令重金屬物質進入地下水,所以這類產品含重金屬雜質的機會較高。德國和奧地利的消費者組織於今年較早前發表有關泥狀清潔面膜產品中重金屬含量的測試報告,結果發現當地市場上有部分泥狀清潔面膜產品檢出砷和鉛等重金屬。
內地《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把重金屬物質包括鉛、汞、砷、鎳等列為禁用成分,不能添加於化妝品中,但若相關重金屬來自自然的殘留成分,《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則訂下安全上限:鉛不得超過10mg/kg,砷不得超過2mg/kg,鎘不得超過5mg/kg,汞不得超過1mg/kg。歐盟同樣禁止有關重金屬用於化妝品的成分中,不過其《化妝品條例》並未為該等重金屬於技術上無可避免水平(technically unavoidable)、非刻意添加的微量金屬雜質制定相關含量上限。德國Germany Health Authority(BgA)為當中部分重金屬物質提出建議上限。表一列出不同地區對化妝品中的重金屬污染物建議上限予消費者參考。
2款樣本重金屬檢出量超出內地及美國要求
測試結果發現28款樣本檢出1至3種重金屬,當中包括砷、鎘、鉛、銻,只有「Chanel」(#1)和「Sulwhasoo」(#5)未有檢出該等重金屬。
22款樣本檢出砷,檢出量為0.29mg/kg至7.1mg/kg,參考內地《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及美國FDA的上限分別為2mg/kg及3mg/kg,2款樣本「APIVITA」(29)和「AROMATICA」(30)分別檢出7.1mg/kg和3.1mg/kg,超出該上限要求。
28款樣本檢出鉛,檢出量為0.55mg/kg至14mg/kg,參考內地《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及美國FDA的上限同為10mg/kg,1款樣本「AROMATICA」(#30)檢出14mg/kg,超出上限。
2款樣本「fresh」(#23)和「AHAVA」(#27)分別檢出鎘0.13mg/kg和0.16mg/kg,均符合內地有關要求(5mg/kg)。另外,1款樣本「APIVITA」(#29)檢出銻,其檢出量為0.15mg/kg,內地現時未有為化妝品中的銻或其化合物訂下上限,參考德國Germany Health Authority(BgA)所建議化妝品中銻的安全上限為10mg/kg,該樣本符合德國建議上限。
全部樣本未有檢出汞和鎳2種重金屬物質。
以檢出的重金屬種類數量計算,3款樣本同時檢出3種重金屬,包括「fresh」(#23)、「AHAVA」(#27)和「APIVITA」(#29)。另外,19款樣本同時檢出2種重金屬,6款樣本檢出1種重金屬。
雖然因皮膚短暫接觸重金屬而引發健康問題的風險不高,但如果皮膚長期使用或接觸高濃度重金屬的產品仍有機會因累積一定濃度的重金屬而引發健康問題。若皮膚有傷口、發炎等狀況,也會增加攝入重金屬的風險。由於重金屬一旦進入體內便會持續累積,本會建議廠商積極改善產品的成分,以減低當中的重金屬含量。
檢視是次測試結果,不同類型的礦物泥有機會含不同種類及濃度的重金屬,惟亦有產品完全沒有檢出重金屬,可見減低產品內的重金屬在技術上是可行的。所以,廠商應做好原材料的管理以及生產工序監控,從而降低產品的重金屬含量。
有關測試結果及產品資料已轉交海關跟進。
香料致敏物質
市面上的化妝品與護膚品中,常見會添加香料(fragrance)成分。這些香料除了能提升產品的嗅覺吸引力,也常被用作掩蓋某些原料本身的氣味,使整體氣味更宜人。然而,並非所有添加的香料皆無害。
根據皮膚科學研究,香料物質是導致過敏性接觸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最常見的致敏原之一。皮膚過敏反應可能在接觸香料後數小時至數天內出現,症狀包括紅腫、痕癢、脫皮甚至刺痛。尤其對於敏感肌膚或已有皮膚疾病的人士,更容易受到香料成分的刺激。
歐盟委員會於2023年修訂的《化妝品條例》(Regulation (EU) 2023/1545)對26種具致敏風險的香料致敏物質(fragrance allergens)作出規管,當中有2種被定為禁用物質,不能添加於化妝品和護膚品之中;而對另外24種則定下用於駐留型產品(leave-on products)和沖洗型產品(rinse-off products)的要求,該等物質的含量在駐留型產品中超過0.001%或在沖洗型產品中超過0.01%,必須在產品及/或其包裝的成分列表上標示含有該致敏成分。是次樣本普遍留駐時間約為3至15分鐘,屬於「沖洗型產品」。
4成樣本檢出香料致敏物質
測試結果顯示沒有樣本檢出禁用香料致敏物質,12款樣本檢出1種至5種香料致敏物質,當中4款樣本檢出1種至4種香料致敏物質含量高於0.01%,包括「belief」(#19)、「Tatcha」(#21)、「Charlotte Tilbury」(#26)和「AROMATICA」(#30)。檢視產品包裝上的成分列表,發現全部樣本均有標示該等成分,符合有關歐盟標準。
若以檢出香料致敏物質的總量計算,檢出總量由0.002%至0.2166%,當中3款樣本的香料致敏物質總量高於0.1%,包括「belief」(#19)、「Charlotte Tilbury」(#26)和「AROMATICA」(#30)。詳細測試結果及有關香料致敏物質的健康風險見表三。
另外,「Charlotte Tilbury」(#26)含苯甲醇(benzyl alcohol)。苯甲醇除了可用作增添香味外,亦可作為化妝品的防腐劑,而內地和歐盟允許使用該物質作防腐劑的最高濃度為1.0%。該樣本所檢出的苯甲醇含量都符合相關規定。
以檢出的香料致敏物質種類數量計算,1款樣本「Charlotte Tilbury」(#26)檢出5種香料致敏物質,1款樣本「belief」(#19)則檢出3種香料致敏物質,另外4款和6款樣本分別檢出2種和1種香料致敏物質。樣本所含香料致敏物質種類愈多,有機會令致敏風險增加,曾患濕疹、過敏肌膚的人士,應小心選擇,避免使用含大量致敏物質的產品。
是次測試發現分別有9款和6款樣本檢出芳樟醇(linalool)和檸檬烯(limonene),為最常見的香料物質;這兩種物質在接觸空氣後會被氧化(oxidation),形成致敏性較高的物質,例如氫過氧化物(hydroperoxides)等,繼而出現皮膚過敏的風險。
雖然現時本港法例未有關於香料物質用於化妝品的規管,本會建議有關生產商留意國際間就香料物質而訂定的最新法規和要求,並積極改善產品配方和標籤資料,避免使用禁用的化學物質,提供清晰的成分資料,以提示消費者,從而減低可能出現致敏的風險,加強對消費者的健康保障。
防腐劑
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s)是一類常見的防腐劑,由於其防腐效果顯著且成本低廉,因此常見於各類日常用品中,如洗髮水、潤膚乳、化妝品及牙膏等。然而,部分海外研究指出,對羥基苯甲酸酯可能具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仿雌激素),有機會對生殖系統造成影響,甚至與乳癌的誘發有關,亦可能導致女童提早進青春期。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防腐劑的部分成員,包括對羥基苯甲酸甲酯(methylparaben)、對羥基苯甲酸乙酯(ethylparaben)、對羥基苯甲酸丙酯(propylparaben)和對羥基苯甲酸丁酯(butylparaben)均被歐盟的《化妝品條例》和內地的《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限制使用,詳情見表四。
2款樣本「BORGHESE」(#15)和「LUSH」(#24)分別檢出0.024%和0.14%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另外「BORGHESE」(#15)亦同時檢出0.035%對羥基苯甲酸丙酯。2款樣本均符合內地及歐盟有關要求。
水楊酸
水楊酸,也稱為β-羥基酸 (β-Hydroxy acid,BHA),常被添加到護膚品中用於去除角質。然而,過量使用水楊酸會導致皮膚刺激和乾燥,不過,使用高濃度的水楊酸產品有機會令皮膚乾燥或造成刺激。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SCCS)指出水楊酸有機會對眼睛造成刺激,甚至損害,因此在眼部附近皮膚使用時應小心注意。由於泥狀清潔面膜通常兼具清潔和去角質的功效,因此可能會添加水楊酸來增強去角質效果。
1款樣本「FENTY SKIN」(#13)檢出0.47%水楊酸,符合歐盟相關要求(上限為2%)。
微生物安全性
檢視各樣本所標示的有效日期或保質期,一般由6個月至3年不等。由於泥狀清潔面膜產品多含天然成分,產品在較長的保質期有機會受到微生物污染。
1款樣本「LUSH」(#24)檢出85CFU/g菌落總數(total aerobic bacterial count),符合內地的《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中在其他化妝品類別的指標限值(1000CFU/g)。另外,所有樣本未有檢出霉菌、致病菌(如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等),符合標準要求 。
標籤資料
產品的詳細成分、使用方法、使用期等都是重要資訊,讓消費者能作出適當的選擇和正確地使用產品。本會檢視各樣本包裝所列資料(包括產品瓶身、說明書和包裝紙盒),發現部分樣本欠缺一些重要資料。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或未能掌握全面的資料,本會促請有關供應商作出相應改善。
3款未有以中/英文標示成分列表
30款樣本中,有3款未有以中文或英文標示詳細成分列表,包括「IPSA」(#6)、「Dermacept」(#16)和「Bifesta」(#17)。當中「IPSA」(#6)和「Bifesta」(#17)只以日文標示成分列表,消費者或未能知悉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增加使用後出現過敏反應或不適的風險。廠商應該要清楚標示該等成分,讓有濕疹或曾對香料或防腐劑過敏的人士在選擇時可避免購入含該等成分的產品。
留意使用方法
除「Mediv」(#14)外,29款樣本均於包裝上標示使用方法,一般駐留時間約為3至15分鐘。消費者在使用泥狀清潔面膜時,應小心留意不要駐留太久,不應待面膜完全乾裂才清洗。當泥狀清潔面膜駐留於面上時間太久,它會開始吸收皮膚中的水分,可能導致皮膚乾燥、緊繃,甚至脫皮。
1款樣本欠標示使用期限
檢視樣本上標示的保質期,29款樣本在包裝上有標示使用期資料,包括生產日期、有效日期、保質期或開封後使用期(period after opening,PAO)。消費者在打開產品後應按指示在限期內盡快用完;餘下1款樣本「IPSA」(#6)則沒有標示任何有效期資訊,標籤資料欠理想。
警告字句
並非所有的化妝品和護膚品都適合各種膚質,如果消費者在使用時不慎進入眼部或口部亦有機會帶來刺激,因此產品上應提供清楚警告字句,例如「在使用後如感到不適,應先停用及向醫護人員了解。」、「如產品不慎進入眼部,應以大量清水清洗。」等字句,以確保消費者能安全使用該些產品。
是次樣本中,有3款未有在包裝上以中文或英文標示相關警告字句,包括「ORIGINS」(#18)、「Charlotte Tilbury」(#26)和「APIVITA」(#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