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打機、剪片、做功課
32款手提電腦性能大較量

打機、剪片、做功課
32款手提電腦性能大較量

隨着AI人工智能應用日益普及,電腦需要更強的運算能力,才能充分發揮預期功能。新學年將至,不少消費者或會計劃更換使用多年的手提電腦,購買硬件性能更高的新款型號。是次報告涵蓋32款於本港有售的手提電腦,測試項目包括效能表現、電池表現、屏幕和音響質素,以及整體效能等,值得一眾學生、家長或一般用戶,選購前參考。

測試樣本

測試涵蓋32款手提電腦型號,售價由$5,499至約$21,499,量得的屏幕尺寸約由13吋至18.4吋不等。28款樣本內置Windows作業系統,其餘4款採用macOS作業系統。部分樣本於選購時可額外付費加裝影片剪輯、音樂處理及/或文書處理等軟件,而文中所列售價均為基本設置。所有樣本均採用半導體硬碟作為內置儲存裝置,並設有觸控板,部分型號亦設有指紋及/或面容解鎖功能。設計方面,13款屬觸控式屏幕,其中5款的屏幕可轉動或拆除,方便當作平板電腦般操作,4款更附送手寫筆。

猶如人體的大腦,負責運算數據。其運算速度受時脈速度(clock speed)及核心(core)數目影響,當核心愈多,對運算效率愈有利。是次測試有8款樣本採用了「Qualcomm」的Snapdragon X系列處理器;而大部分以Windows作業系統操作的型號雖然仍採用「Intel」及「AMD」的處理器,不過部分較新型號則以新一代的Core Ultra及Ryzen AI系列處理器組合而成。上述3個較新系列處理器都聲稱有利於AI人工智能運算,不單運算速度比以往同牌子系列的處理器更快,更引入神經網絡處理器(Neural Processing Unit, NPU),配合進行相關的AI運算。不過,處理器對應指令集的架構可能有所分別,當中「Qualcomm」處理器的指令集較為精簡,聲稱更省電。採用不同處理器的電腦會以不同的程式編寫,如採用「Intel」及「AMD」處理器的電腦為x86架構,採用「Qualcomm」處理器的則為ARM架構,用戶需留意日後安裝老舊軟件、硬件/周邊產品的兼容性。整體而言,所用處理器的系列及型號愈高端,時脈速度及核心的數目愈理想。「Apple」的4款樣本則以最新的自行開發單晶片系統M4或M4 Pro組成。

 

記憶體(RAM

容量愈大,運算數據存取愈靈活,愈有助提高整體運算速度。是次僅部分型號會預留記憶體插槽讓用戶日後作擴充記憶體之用。


內置儲存裝置

有如擺放檔案的櫃子,即使關上電腦後,檔案也不會因為缺電而消失,內存容量愈大,可儲存檔案及安裝應用程式的空間愈多。全部樣本均採用存取速度較快的半導體儲存裝置。

 

圖像處理器

用作操控屏幕以顯示訊息及圖像,是次的樣本全部採用內置式顯示晶片,當中「Intel」處理器系列分別有Intel Graphics、Iris Xe Graphics及Arc Graphics;「AMD」及「Qualcomm」的處理器分別主要為Radeon及Adreno系列的顯示晶片,而「Apple」並未特別命名其內置顯示晶片。

 

連接

全部樣本均設Wi-Fi無線網絡及藍牙連接,當中大部分樣本的無線網絡為較新的Wi-Fi 6E或Wi-Fi7制式。除「Acer」Aspire 3 A315-59-53C5(#32)僅設USB-A連接埠及設可連接有線網絡的Ethernet連接埠外,其餘樣本都設有USB-C連接埠,但沒有Ethernet連接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