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打機、剪片、做功課
32款手提電腦性能大較量

打機、剪片、做功課
32款手提電腦性能大較量

隨着AI人工智能應用日益普及,電腦需要更強的運算能力,才能充分發揮預期功能。新學年將至,不少消費者或會計劃更換使用多年的手提電腦,購買硬件性能更高的新款型號。是次報告涵蓋32款於本港有售的手提電腦,測試項目包括效能表現、電池表現、屏幕和音響質素,以及整體效能等,值得一眾學生、家長或一般用戶,選購前參考。

測試項目

測試由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ICRT)統籌進行,評審項目分別有效能表現、電池表現、屏幕和音響質素、可攜性、使用方便程度、特點及製造質量。是次測試的樣本分為屏幕尺寸較細小(14.5吋或以下)及較大屏幕(15吋或以上)型號的組別,各組型號的評分比重稍有差別;由於即使是相同屏幕尺寸組別的型號售價亦有很大分別,因此2組樣本再細分為售價較高及較低的型號。以下是各測試項目的簡介。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只涵蓋部分項目的表現,詳細的測試結果請參考表列評分。

 

效能表現: 包括日常使用及基準測試評審。日常使用的測試包括量度開機時間(即打開至屏幕亮起)、抄寫檔案、無線上網的速度及穩定性。基準測試量度樣本以不同基準程式運作(包括Geekbench、PC Mark、3D Mark及/或CineBench等)的表現。所有樣本整體表現理想,足以應付各種日常操作。

 

電池表現: 樣本的電池充滿電後,分別記錄以Wi-Fi無線網絡觀看網上串流影片及上網的可使用時間。樣本量得的可使用時間由3小時43分鐘至22小時52分鐘,當中不少樣本獲5點評分,觀看影片或上網都可用超過10小時。「ASUS」Vivobook 14(X1404VA)(#16)、「Dell」Inspiron 15 3530(#31)及「Acer」Aspire 3 A315-59-53C5(#32)的可使用時間則較短,都短過6小時,僅得1.5點至2.5點評分。

 

屏幕質素: 包括由評審員於不同光暗環境下評分、量度視角、閱讀文件效果;及以儀器於實驗室量度屏幕解像度、顏色差異、色溫和最大亮度等項目。6款樣本表現出色,整體獲4.5點或以上評分,分別為4款14.5吋或以下屏幕型號及2款15吋或以上屏幕型號。樣本#32量得的最大亮度較低,當屏幕亮度為200nits時量得的色溫偏差亦較大,評審員指樣本的屏幕較暗淡失色,只獲2點評分。

 

音響質素: 由評審員評審各樣本的揚聲器及以耳筒聆聽音樂及演講的音效,7款樣本音色出眾,整體獲4.5點或以上評分,包括3款14.5吋或以下屏幕型號及4款15吋或以上屏幕型號,惟樣本#29及#32的表現較遜色,內置揚聲器的聲音較薄弱及/或粗糙,分別只獲2.5點及2點評分。

 

可攜性: 包括機身重量/大小和電源適配器重量的評審,5款14.5吋或以下屏幕型號獲4.5點較佳評分;15吋或以上屏幕型號表現普遍較遜色,僅有5款獲4點評分,屏幕大小達18.4吋的「ASUS」Vivobook 18(M1807)(#30)較為笨重,重量達2.64千克,遠高於大部分的型號,僅得2點評分。

 

使用方便程度: 評審日常使用、針對使用觸控板、鍵盤、連接其他媒體、放於雙腿上使用及寧靜程度等項目。較小及較大屏幕組別各有3款型號,共6款樣本的表現較佳,整體獲4.5點評分。5款樣本(4款15吋或以上及1款14.5吋或以下屏幕型號)則獲3點評分,不少被指觸控板的操控不夠順滑流暢,或需滑動多次才能讓鼠標到達目標。

 

特點及製造質量: 特點主要包括系統配置及硬件設備的評審,系統配置涵蓋處理器及顯示晶片規格、記憶體及內置儲存容量比較,硬件設備的評審則包括無線連接、USB連接埠、顯示輸出連接、鏡頭是否設有記憶卡讀卡器、指紋/面容識別解鎖功能等的規格。樣本整體表現滿意,大部分獲3.5點或以上評分。除#16及#32外,其餘樣本的個別USB-C連接埠均可兼容USB Power Delivery(USB PD)快速充電,並不限於以附送的電源適配器充電,靈活性較大。此外,#27、#29及#32的製造質量較遜,影響整體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