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旅遊業一向是香港經濟的支柱之一,今年施政報告亦推出多項新猷提振旅遊業,包括抓緊契機發展熊貓經濟及拓展生態旅遊;看準啟德體育園落成在即,積極籌辦世界級的文化藝術及體育盛事;致力開拓新客源,為各行各業發掘商機。然而,要為遊客創造難忘的旅程,除了具吸引力的旅遊景點及完善配套設施的硬實力外,軟實力如貼心的消費體驗及服務態度亦是不可或缺的。
出外旅行,消費者在購物或使用服務時,不時會遇到貨不對辦或被濫收費用等消費問題。若交易金額較小,大部分消費者都可能作罷;但對於較大額的交易,例如酒店住宿、甚至置業等, 就難以棄之不理。面對這些境外消費爭議,由於言語不通,加上法制不同,追討時難度增加,且十分耗時耗力,或會令消費者對爭議留下深刻負面印象。
本會多年來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組織建立緊密聯繫,就加強保障消費者的議題進行具前瞻性的討論和深度交流,為本地和海外消費權益保駕護航。在疫前本會先後於2017年與韓國消費者院、2018年與日本國民生活中心,以及2019年與新加坡消費者協會簽署合作協議書,建立兩地訊息及投訴個案互通機制,藉以加強跨區處理消費糾紛的合作,除涵蓋兩地旅客互訪時遇到的消費糾紛外,亦適用於網上購物引起的爭議。過去7年,這個互通機制成功為韓國、日本、新加坡及本港消費者處理合共224宗跨境消費糾紛,提供解決方案。
近年,有見泰國和香港兩地居民的跨境旅遊和消費需求在疫後見迅速反彈,加上兩地於去年年底合作推出「轉數快 x PromptPay」跨境二維碼支付互聯,為兩地互訪旅客提供便捷安全的跨境零售支付服務,便利消費,本會因此於上月與泰國消費者委員會簽訂跨境消費爭議合作協議書,第4度與亞洲地區的消保組織簽訂同類協議,為兩地互訪旅客在進行跨境消費明顯增加了保障:即使在港、泰兩地消費時不幸遇上糾紛,消費者仍可在旅程結束後,向居住地的消費者組織投訴,由當地職員「同聲同氣」協助投訴人排解糾紛,解決因為言語不通、行程趕急等因素而導致未能妥善處理投訴的情況,攜手為區內的消費者締造更有保障、更安心的消費環境。然而,即使有完善的機制,消費者外遊及消費時,宜光顧信譽良好的商戶,簽署任何文件前都應仔細閱讀條文,並應妥善保存所有相關交易紀錄,以備萬一發生爭議時有所依據。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網上購物、電子支付等服務應運而生,即使足不出戶,也可於網上搜羅全球各式各樣的產品和服務,安坐家中盡享跨境網上消費所帶來的便捷購物體驗。不少騙徒亦覷準機會轉移陣地至網上進行詐騙,在本會剛舉辦的第24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中,不少得獎作品都以網騙為題材,例如社交平台出現假冒旅行社專頁、騙徒以「深偽技術」盜用名人照片及語音誘騙市民投資等,情況令人關注。有見及此,本會亦設定2024年報道獎的年度主題大獎為「無彊界消費的權益」,鼓勵傳媒發掘及報道相關議題,如北上消費、網購糾紛、電子商貿、人工智能、虛擬貨幣等,從而提高公眾對消費權益的認識,加強消費者自我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