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網購騙案續破頂
買賣貨品須謹慎

網購騙案續破頂
買賣貨品須謹慎

網上購物已經成為不少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騙徒亦覷準機會轉移陣地至網上進行詐騙,於多個社交及購物平台出沒,而大部分網上購物騙案的高危貨品均是時令貨品。騙徒所售賣的貨品種類五花八門,由疫情剛開始時的口罩、洗手液等抗疫物資,其後轉至海鮮、宅度假套票,以至最近炙手可熱的演唱會門劵、外幣兌換服務、保健食品等,覆蓋市民生活的不同層面。

兩大行騙手法

其中常見的騙案是騙徒會假扮賣家,在社交平台、討論區或買賣平台貼文或開設專頁(或假冒同名店舖)出售貨品,收取貨款後便會失去聯絡或封鎖消費者的帳戶。大部分騙徒均以個人名義的「轉數快」帳戶收取騙款。

 

另外,亦有其他網購騙案的騙徒假扮消費者(或稱彈票黨),在買賣平台主動接觸出售二手名錶、手袋等奢侈品的賣家。騙徒訛稱有興趣購買貨品,繼而存入空頭支票至賣家的銀行戶口,或利用假入數紙瞞騙賣家,製造付款假象。由於賣家未有查閱銀行戶口的「可用結餘」,直至出貨後才發現貨款沒有成功到帳。

 

翻查過去五年警方數字,警方接獲的網上購物騙案不斷攀升,從2018年的2,187宗,增加至2022年的8,135宗,5年間相關投訴的升幅多於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