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暈眩不簡單 及早求醫找成因

暈眩不簡單 及早求醫找成因

都市人生活繁忙,間中或會出現頭暈(dizziness)症狀,而暈眩(vertigo)便是頭暈的一種,患者會感到天旋地轉,寸步難行。為了紓緩不適,不少消費者或會自行到藥房購買俗稱「暈浪丸」的止暈藥。如果暈眩症狀持續,不要以為單單是日常生活受影響,實際上還有機會是由腦中風等嚴重疾病所引致!既然如此,暈眩應如何診治?本文將為消費者講解常見的暈眩成因,並邀請香港醫學會及衞生署提供意見。

暈眩症狀

暈眩可根據成因分為2類,當中周邊性暈眩(peripheral vertigo)約佔8成,而中樞性暈眩(central vertigo)約佔2成。

 

人類依靠前庭系統、視覺系統及體感系統接收外來訊號,再由腦部協調及核對該等接收到的訊息來維持平衡。當這些訊號出現錯配時,人便會產生暈眩的感覺。而周邊性暈眩主要是位於內耳的前庭系統失調而導致的。

部分常見的周邊性暈眩成因

1. 耳石症:良性陣發性位置性暈眩(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耳石症是較常見的周邊性暈眩成因。常見於女性、長期卧床人士及長者。

 

成因:位於耳石器官的耳石脫落至半規管內。當頭部轉動時,耳石阻礙內耳液的流動,產生錯誤的位置訊號,令感官訊號出現錯配,導致暈眩。

 

症狀:每次暈眩大約維持數秒至一分鐘,患者的眼球或會出現不受控制的轉動,稱為眼震(nystagmus)。當頭部靜止時,暈眩症狀會逐漸消失。耳石症並不會引致聽力問題或其他病徵。

 

治療: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會為患者進行耳石復位治療,將耳石推回正確的位置。9成患者一般能在2星期內康復。

 

為甚麼耳石會脫落?

大多數耳石症個案都難以追溯耳石脫落的原因。一般而言,耳石或會因年老致機能退化、頭部受到撞擊、同一姿勢卧睡太久等原因而脫落。

 

2. 前庭神經炎(Vestibular Neuritis)

成因:前庭神經受感染(例如過濾性病毒引致)。

 

症狀:患者會出現持續性的嚴重暈眩,一般維持數天,惟聽力一般不會受到影響。

 

治療:醫生會因應不同成因對症下藥,例如處方抗生素及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並會處方止暈藥來紓緩病徵。

 

如果耳朵因過度清潔而受傷或受污染物感染(例如游泳或洗頭),會引起周邊性暈眩嗎? 

由於耳朵內有耳膜分隔開外耳、中耳及內耳,即使外耳道發炎,一般也不會影響到位於內耳的前庭器官,引起周邊性暈眩的機會較微。

3. 耳水不平衡:梅尼爾氏綜合症(Ménière's Disease)

成因:半規管膜異常增生或內耳液過多,過度刺激毛細胞。

 

症狀:除了暈眩外,患者或會同時感到耳脹、耳塞,甚至聽力受影響,尤其是低頻率的聲音。每次暈眩發作可維持數小時,並且可相隔數月至數年後再度復發。頭部的活動不會引起暈眩。

 

治療:醫生一般會處方藥物來調節內耳液的新陳代謝。嚴重患者或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俗稱「耳水不平衡」的梅尼爾氏綜合症並不常見。有研究指出,梅尼爾氏綜合症約佔所有周邊性暈眩個案的4%。

中樞性暈眩是源自中樞神經的暈眩,例如由腦中風或是腦神經腫瘤引起。通常伴隨口齒不清、吞嚥障礙或面部麻痺等問題,患者應立即求醫。倘若未能及早發現並作適當的治療,可導致病情惡化,嚴重者甚或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