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驟
天灸療法的步驟
天灸療法看似只是「敷貼藥物」,但其實中醫師在天灸治療時,還要先進行問診和評估求診人士身體狀況,才作出適當治療方針,治療才能達至理想的效果。整個天灸療法包括4個主要部分:
1. 進行評估:天灸療法跟中醫師平常看病一樣,都必須經過「望聞問切」,了解求診人士的身體狀態、病歷、舌象和脈象後,才能對症下藥。若果未完全了解天灸療法和自己身體狀況便進行該療法,結果可能適得其反。由於並非人人都適宜進行天灸療法:有些求診人士在接受天灸療法後效果理想,身體狀況得以明顯改善,但有些求診人士卻因勉強接受療程後身體反而更不適,因此在治療前應先進行評估,了解身體狀況才決定是否進行療程。
2. 藥物:天灸中選用的藥物配方會因病情而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病徵或病人身體狀況作出調節。在天灸中可用辛溫助陽的藥物,例如甘遂、細辛、麻黃和附子等,當中再加入白芥子、丁香、肉桂等具發泡作用的藥物,並以薑汁作為介質,令皮膚產生溫熱感覺。蠶豆症或皮膚敏感人士應先向醫師了解藥物成分,以免用藥後產生不良反應,影響健康。
藥物質素或會影響藥物的藥效,消費者在接受天灸療法時,如對藥物的品質有疑問,可向負責的中醫師查詢。
3. 選穴:天灸選穴要根據病人身體狀況再經辨證去選取合適的穴位,一般會按照疾病的虛實、正邪盛衰、補瀉治則配搭穴位,像肺氣虛者可選肺俞,腎虛者選腎俞,脾虛者選足三里,氣虛者選關元、氣海等,如同針灸選穴一樣。
較常作為天灸治療的穴位有:
- 背部穴位包括大椎、定喘、肺俞、脾俞、腎俞等
- 腹部穴位包括天樞、氣海、關元等
- 小腿穴位包括足三里等
4. 貼藥:貼藥時間的長短跟病情和接受治療者的身體狀況有關,一般情況下貼藥不應超過兩小時。由於藥貼中有薑汁等刺激成分,容易引起皮膚敏感,所以幼童、長者或皮膚容易過敏者的貼藥時間不宜過長。對一般人而言,貼藥後當皮膚有熱燙感後便可除藥,貼藥需時長短還要因應所用的藥物而定。
天灸療法旨在增強體質,扶陽補氣,預防疾病。對氣虛或陽虛者而言,除接受天灸外,患者亦應積極養生,中醫師一般會對患者提出適合的養生建議,鼓勵其遵從養生建議,強身防病。
進行天灸療法前的注意事項
- 進行天灸前,要先經中醫師判斷個人體質,如果體質不符﹙如燥熱、陰虛火旺等﹚的人士進行天灸治療可能會適得其反。
- 敷貼處有機會出現皮膚發紅,灼熱痕癢,少數求診人士會感到刺痛或冒小水泡,此屬正常反應。部份人士甚至會於敷貼處出現色素沉澱。一般情況下,該等反應數星期至數月後會自行消退。
- 病人應按醫師指示,在建議時間內除藥,並用乾淨毛巾清潔殘留的藥物。
- 病人要遵從醫師的叮囑,例如在治療過程中戒口、避免劇烈運動等。
- 病人在療程期間,應減少進食生冷食物,例如雪糕、凍飲。
本文部分資料和照片由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中藥藥劑課程主任區靖彤博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