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分析
供應商提交的報告以日文為主部分欠詳細試驗資料
14款樣本中,「Air Mask」(#1)、「TOAMIT」(#8和#9)、「Virus Down」(#11)和「MIP」(#14)的供應商未有於限期前向本會提交產品效能資料或作出任何回應。本會檢視餘下9款樣本的供應商所提交的資料,當中不少為以日文編寫的文件或報告,當本會職員向有關公司查詢時,個別公司的職員表示並不知悉相關文件詳情。而細閱供應商所提交的資料更發現疑點處處,大致歸納出下列七點:
疑點一:部分樣本沒有提交有效消除病毒的證明
9款樣本包括「ECOM」(#2和#3)、「綠淨淨」(#4)、「Nano Virus Buster」(#5)、「novopin」(#7)、「TOAMIT」(#9)、「Virus Buster」(#10)、「加護靈」(#12)和「MIP」(#14)標示與殺滅病毒或者減低病毒感染有關的聲稱,例如「殺滅病毒」、「消滅空氣中漂浮的病毒」、「去除身邊環境中的病毒」、「prevent viral infection(意思為避免病毒感染)」、「減低感染禽流感,人類流感等病毒」和「減少受病毒入侵機會」等。
上述9款樣本中,除了樣本#9和#14的產品供應商未有回應外,其餘供應商都向本會提交若干文件以證明其產品的效能聲稱。不過,本會檢視供應商提交的資料,發現絕大部分都未能證明有關產品具有短時間內消除特定病毒或減低特定病毒感染性(virus infectivity)的效能。
當中「ECOM」(#2和#3)、「Nano Virus Buster」(#5)和「novopin」(#6和#7)的供應商有提交與病毒有關的效能試驗證明。按樣本#2和#3的報告顯示,在容量為9公升的密封容器中,同時將盛載着2毫升流感病毒H1N1的容器及其除菌掛章樣本放置於容器內,待2至24小時後,將病毒溶液稀釋並評估樣本對病毒感染力的影響。其結果顯示,2個時段之後容器內流感病毒的感染力都有下降趨勢。不過,報告未有具體說明其掛章樣本是浸泡於病毒溶液中,還是放置於容器旁邊讓其釋出氣體產生效能。如果其試驗將掛章樣本放於病毒溶液中,而該樣本的用法並不是以噴灑或浸泡方式來消毒環境或物件,試驗所得的結果或未必可以反映其產品釋出二氧化氯氣體對流感病毒是否有相同效能。
而樣本#5、#6和#7兩間供應商提供的報告顯示試驗是以一種細菌病毒(bacterial viruses)——噬菌體(bacteriophages)進行。其中樣本#5的報告顯示,在進行試驗前,樣本已預先放置在1立方米(1m3)試驗空間內24小時,之後才進行試驗。在試驗空間內噴灑含噬菌體液體1分鐘,每隔1小時評估試驗空間空氣中噬菌體的數量。其試驗結果顯示,產品在放置首1小時後,試驗空間內空氣中的噬菌體數量減少了98.7%;3小時後,空氣中的噬菌體數量減少了99.9%。不過,在其「自然衰減」對照(沒有使用產品)試驗中,相對時段的空氣中噬菌體數量的減幅亦分別約有93.9%及99.4%。結果顯示兩組試驗的消減細菌病毒幅度約只有0.5%及4.8%的差別。
而樣本#6和#7所用的為25m3試驗空間,報告顯示其試驗是在空間內二氧化氯氣體濃度達到指定水平(20ppb)才開始進行,同樣是在試驗空間內噴灑含噬菌體液體和抽驗空間內空氣中的噬菌體數量。結果顯示,經過半小時後,試驗空間內空氣中噬菌體的數量下降了接近一半。
本會認為,待二氧化氯氣體濃度達到若干水平或放置24小時才開始進行試驗,與使用產品的真實情況不同。如果這些做法為產品建議用法,供應商有責任在包裝標籤清楚說明。
疑點二:有供應商提供的殺菌率效能證明未如其聲稱
「綠淨淨」(#4)和「MIP」(#14)的標籤分別說明「殺菌率達99.9%」和「99.9% sterilization(意思指99.9%消毒)」。
不過,樣本#4供應商提供的試驗報告顯示,在面積約25m3的洗手間內,隨機放置其消毒卡產品25包4小時後,經3次試驗所得對自然菌的平均殺菌率約為85.3%。
本會認為,產品標籤上作出的聲稱和說明必須有所依據,否則有機會違反本港《商品說明條例》的規定。有關產品供應商提交的試驗報告顯示,其試驗所用樣本數量(25包)與消費者使用產品的實際情況差異極大,而且其試驗報告顯示的平均殺菌率亦明顯低於其聲稱所指的99.9%。
疑點三:部分產品的殺菌效能只稍勝試驗對照
「ECOM」(#2和#3)的代理商向本會提供多份以其產品進行的試驗報告。當中一份在2017年以其產品進行的抑制細菌效能的試驗報告顯示,產品放置在1m3試驗空間內,然後噴灑含有已知濃度的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液體,隨後在指定時間抽取試驗空間內的空氣,量度細菌量,比較使用其產品和「自然衰減」對照下,減少空氣中試驗微生物數量的效能。該研究結果顯示,在放置2小時後,其產品減少空氣中試驗微生物的幅度達99.95%;及至放置4小時後,微生物減少幅度更達超過99.99%;與此同時,「自然衰減」對照試驗在放置2小時和4小時後,空氣中微生物數量的減幅亦分別有90%和98%,即產品減少微生物數量的效能只稍勝「自然衰減」對照約10%和少於2%。
「Dr. Clo」(#13)產品網頁引述一份由日本衞生微生物研究中心以其產品進行的試驗報告,指「檢測報告證明產品達99%的殺菌效果」。代理商亦向本會提交了該份試驗報告。該報告分別用上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腸道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進行試驗。試驗在1m3試驗空間內進行,將沾上試驗微生物的棉質布塊放在試驗空間中央位置,除菌棒樣本則掛在布塊上方。經過24小時後,數算棉質布塊上存活的試驗微生物量,以計算使用其產品的抗菌百分比。該報告顯示,其產品在減少布塊上4種試驗微生物的百分比分別達到99.96%至超過99.99%;但該試驗對照組別(control)亦能減少布塊上試驗微生物達99.15%至99.93%。儘管該報告未有說明對照組別的詳細資料,但使用除菌棒的試驗結果只較對照組別的結果稍勝不多於1%。而且該產品亦沒有說明需要放置24小時才可以達到99%的殺菌效果。
疑點四:個別產品殺菌效能試驗條件與實際使用環境差距極大
「加護靈」(#12)的供應商向本會提供的報告顯示,其試驗參考內地《消毒技術規範》進行,在1m3試驗空間內放入6支已屈摺的除菌筆待24小時後才開始試驗,在空間內噴灑含有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的溶液,待2小時後評估空間內空氣中細菌量,3次試驗所得的平均殺菌率為87.6%。不過,該公司的宣傳資料顯示使用者只需攜帶1支產品。而且按其參考規範要求,產品3次試驗所得的殺菌率都超過99.9%才可以被判定為「消毒合格」。
「Dr. Clo」(#13)的標籤說明產品「有效殺滅空氣中99.9%細菌」,公司網頁資料亦說明產品於「3小時及8m3空間內消除99.9%五種微生物」。按該公司向本會提供的試驗報告,試驗是在8m3試驗空間內進行,空間內放置了5支除菌棒樣本,經過3小時接觸時間後,試驗空間內空氣中5種試驗細菌的數量減少幅度都達到99.9%。不過,產品標籤和網頁資料都沒有說明須同時使用多支除菌棒才能達到聲稱的除菌效果,該公司在社交平台的宣傳資料亦顯示,使用者一般只需用上1支產品。可是,該公司提供的資料並未能證明在8m3空間使用1支除菌棒3小時後可達到99.9%除菌效能。
疑點五:需用數小時才達到低濃度二氧化氯水平
本會檢視樣本的標籤資料,當中只有樣本#2說明會產生不超過0.017ppm(即17ppb)的二氧化氯氣體。而部分產品供應商向本會提供的補充資料顯示產品或其成分在其試驗中釋出的二氧化氯氣體濃度由15ppb至300ppb(0.3ppm)不等。
「Nano Virus Buster」(#5)和「Virus Buster」(#10)所提交的一份日文「試驗報告書」說明,所用成分材料在1m3試驗空間(室溫23℃-24℃和濕度44%-55%)內放置8小時後,空間內的二氧化氯氣體濃度可達至16至24ppb。而「novopin」(#6和#7)提交的試驗報告則顯示,產品在1m3試驗空間(室溫22℃-24℃和濕度47%-53%)內放置6小時後,空間內的二氧化氯氣體濃度達到28ppb。
令人質疑的是,消費者普遍不會於逗留特定地方前,預先將「除菌掛卡掛章」產品放置在該範圍讓其釋出氣體數小時。
疑點六:部分樣本說明的有效期欠說服力
樣本聲稱在打開後或自使用起可以維持2星期至2個月的效用。部分產品供應商向本會提交了產品成分或產品釋出二氧化氯氣體的研究數據。其中「綠淨淨」(#4)的產品標示在打開包裝後可以「長效保護35天」,惟本會向該公司查詢其產品有效期的證明時,該公司表示,若將其產品存放在封閉的環境中,氣味可以維持35天,故此便以這個日數作為標示有效期的依據。本會認為以氣味來估算產品有否釋出二氧化氯,做法並不科學,亦不能確保所釋出的二氧化氯氣體濃度足以殺滅環境中的致病微生物。
「ECOM」(#2和#3)的代理商指,向本會提交的二氧化氯氣體釋出量數據是以20克產品成分材料進行,強調產品可持續釋放二氧化氯氣體並維持30日以上。本會認為,以產品成分材料所進行的試驗結果,未必足以反映實際使用產品時釋放二氧化氯氣體的濃度,因為在進行釋出量試驗時所用的成分材料分量,與產品實際含有的分量或有差異。
疑點七:供應商說明使用限制多
綜合各款樣本的標籤說明及供應商提供的資料,普遍指產品的效能會受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建議在空氣不太流通(comparatively non-ventilated)、密閉的空間內使用。有風或強風的情況都會嚴重削弱產品效能。另有產品建議避免在潮濕、有水氣的地方,或者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等情況使用,指稱高溫會加快當中有效成分的耗用。
「Nano Virus Buster」(#5)、「Virus Buster」(#10)和「加護靈」(#12)的供應商更表明不建議消費者在戶外環境使用其產品。
事實上,消費者未必瞭解這些「除菌掛卡掛章」的使用限制,不少人以為只要將產品掛在頸上,即使在戶外環境都能瞬間消除附近的病毒和細菌。惟廠商建議的使用條件與一般消費者的期望有明顯落差。本會認為,產品供應商絕對有責任向消費者清楚說明所有使用限制。
長時間和局限空間內產品才可能達到聲稱消毒效果
綜合產品供應商向本會所提供的試驗報告和補充資料,普遍樣本的效能試驗都是在實驗室試驗空間內進行,試驗時間一般用上2小時至超過24小時不等。普遍反映其所用的試驗環境和條件與消費者實際使用產品時的情況差異極大。
本會認為,用與實際使用情況大有出入的試驗條件所得的試驗結果作產品效能宣稱,例如用上大量產品或產品成分進行試驗、持續數小時甚至長達超過24小時的試驗時間、待二氧化氯氣體濃度達到若干水平才開始進行試驗;或者試驗結果只稍勝於對照,甚或無甚差別。而若上述情況未有於產品標籤清楚說明,做法或有誤導消費者之嫌。本會已將研究所得轉交海關部門研究跟進。
部分樣本欠清晰使用指示增加誤用風險
除此以外,本會提醒消費者誤用產品可能引致風險。而清晰的使用說明可以確保正確及安全使用產品。不過,本會檢視多款除菌掛卡掛章樣本的標籤資料,發現部分樣本(#5、#6、#7、#8、#10、#11和#13)只以日文標示使用方法及/或產品資料,消費者或難以跟從。
可能刺激眼睛和呼吸道
二氧化氯帶有類似氯氣(chlorine)的刺激性氣味,會否令人出現嚴重不適則視乎暴露的時間、濃度等多種因素。小朋友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有機會刻意靠向產品排氣孔,直接吸入其釋出的氣體。若接觸較高濃度二氧化氯氣體,可能引致鼻腔、呼吸道、喉嚨和眼睛出現刺激反應,導致流眼水、咳嗽等反應。
幼兒容易觸及 增誤服機會
不少家長會為家中小朋友佩戴這些除菌掛卡掛章,例如掛在他們頸上或書包上等隨手可及的地方。小朋友有機會觸及當中的化學物質,如果沒有及時清潔雙手便拿取食物,可能增加誤服該等化學物質的機會,大量攝入更可能造成口腔、食道和腸胃刺激;尤其嬰幼兒習慣把東西放入口中哽咬,故此,本會建議家長切勿將這些產品放於嬰幼兒容易觸及的地方。
正確潔手和清潔環境仍然是關鍵防疫措施
理想的消毒劑應該可以於合理時間內達到全面的殺菌消除病毒的功效。可是,即使除菌掛卡掛章的有效成分二氧化氯理論上有消除細菌、真菌和病毒的能力,卻不代表除菌掛卡掛章在短時間內釋出的二氧化氯可以有相同功效。不過,目前國際間未有認可的標準方法為除菌掛卡掛章等產品進行殺菌除病毒的效能試驗。
本會強調,適當的潔手步驟包括洗手和使用酒精搓手液,用稀釋漂白水清潔家居和經常接觸的表面,以及正確佩戴口罩都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病傳播的有效措施。如果以未經證實有效的方法或防疫用品,來取代已知有效的防疫措施,或因而掉以輕心,都有機會令使用者誤以為得到健康保護而增加感染風險,甚或可能引致公眾健康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