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 2021.09
  • 539期

「减废.走塑」大时代终来临 全民知行合一共建绿色香港

「减废.走塑」大时代终来临  全民知行合一共建绿色香港

香港的环保进度一直为人所诟病,多年来一些环保措施「只闻楼梯响」,未见得以落实。虽然本港自2009年推行塑胶购物袋收费计划,近年胶袋的弃置量又出现持续回升的趋势,堆填区饱和的问题迫在眉睫,相比其他邻近国家及地区,香港的环保步伐实须急起直追。

 

 

编者的话

直至近月,政府宣布多项举措,向外界展现推动环保的决心。先在3月公布首分《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环保署又在7月发表谘询文件,建议推行「管制即弃胶餐具计划」,实行源头减塑,就连酝酿了16年,俗称「垃圾征费」的《都市固体废物收费条例草案》,亦刚于8月在立法会三读通过。上述连串环境政策,无疑对社会和消费者来说,均是盼望已久的喜讯,期待共同构建更环保、更绿色香港的时代终于来临。

 

过往推行环保政策尽管目标清晰,但执行时一波三折。原因除牵涉重重细节外,持分者的意见不一亦令相关政策一拖再拖。以垃圾征费为例,过往部分饮食业、工商界人士不想为「减废」增加额外经营成本。然而消费者和市民大众的声音亦不容忽视。一项与民生相关的政策最终得以成功推行,除了工商界支持外,实有赖市民大众、消费者的理解及支持。

 

参照此前本港实施胶袋征费,政府欲透过经济行为改变市民习惯,以减少胶袋用量,惟延伸出来的多款替代品如环保袋等,对环境破坏更大。故此,要切实推行垃圾征费及源头减塑,必先令市民大众了解个中的利弊,自愿改变习惯方为治本之道,否则即使政策出台,弃置家居垃圾仍然随街可见、商户或食肆为了满足顾客需求,仍然私下提供即弃胶餐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结果仍然要政府「埋单」。

 

从本会立场而言,不论是垃圾征费,还是管制即弃胶餐具,均会全力支持,惟作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多年的机构,本会深明要获得消费者支持,政策配套及教育实为重中之重。消委会在今年6月,所发表题为「可持续消费知行融乐–消费行为追踪研究」报告,正正指出问题之关键,当中与回收行为尤其相关的包括,相隔5年,消费者对回收纸张或塑胶意欲下降、对回收服务的管理缺乏信心等,并提出9项能影响其行为的建议。

 

尽管目前有关垃圾征费的细节尚未出炉,本会期望政府能够善用18个月的适应期,尽快推出多项教育措施,例如教导消费者如何更有效使用垃圾袋丢弃垃圾,以更具创意,和更「入屋」的方法,鼓励大众透过现存家中的胶袋,从生活中实践和练习如何处理好垃圾,当成为习惯后,将有助日后适应新措施。回想海外经验,垃圾征费的开初无疑会产生不少烦锁问题需解决,但市民大众适应后和感受到政策所带来的裨益时,便会如日常生活习惯般遵守法例了。

 

要市民大众养成好好处理垃圾的习惯,当中自然涉及减塑,根据政府2019的统计数字,弃置于本港堆填区的塑胶餐具达200公吨。有见及此,消委会对近日环保署建议推行「管制即弃胶餐具计划」的谘询,亦积极提供意见。

 

首先,本会支持禁止销售即弃发泡胶餐具予本地的最终消费者,包括餐饮处所。因为发泡胶产品回收价值极低,又容易随风随水带入自然生态,造成海洋污染。另外,本会认为除了分阶段禁止食肆向堂食或外卖顾客提供不同种类的即弃塑胶餐具,亦应把计划扩展至大型公众活动,例如美食展、年宵、花市等,当中售卖小吃的摊档,所产生的大量即弃胶餐具实不容小觑。

 

尽管本会同意计划应分两期,循序渐进推行,惟建议政府加快步伐,将时间表推前,以及率先在政府部门饭堂及大型连锁快餐店实行弃用胶餐具,政府和商会组织可考虑提供诱因或表扬、鼓励业界自愿率先采用「走塑」餐具;另外政府可向商界提供更多非塑胶的即弃餐具替代品的资讯,令他们掌握塑胶餐具以外不同的选择,继而改用纸、木、植物纤维物料等餐具替代品,若需求增多,制造成本便有望下降。正如早前本会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只有政府、企业及消费者三方共同积极参与,消费者才能把「可持续消费」概念融入生活每个生活细节中,真正达致知行融乐,把香港建构成可持续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