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搓手液及湿巾标示不清 消毒效用成疑 - 《选择》月刊第466期

  • 2015.08.17

近年有不同的传染病肆虐本港,加上外地零星的中东呼吸综合症病例,市民无论在本港或到外地旅游,应时刻洗手,保持双手卫生。市场上酒精搓手液或消毒湿巾类产品亦应运而生,声称能有效防止疾病传播,预防感染。这些声称是否属实?

消费者委员会检视市面15款搓手液和22款湿巾,发现产品的包装上的标签大有改善空间。标示用语以及所标示成分的完整程度均不统一,有的以中文、有的以英文或其他外文标示;有的只标示了成分,也有的会连同分量标示。消费者难以了解和评估产品的效用。

各个产品样本都在包装上,标示不同程度的清洁、消毒、杀菌或抑菌的效能,例如标明「杀菌99.9%」、「能杀灭99.9%细菌」。当中只有17个样本的供应商,向本会提交支持其声称消毒效能的一些测试报告,以显示该产品能杀灭微生物的种类,部分没有列明能杀灭常见分枝杆菌及真菌等,产品在没有相关测试报告证明下,难以确定能否达到「杀菌99.9%」的成效。消费者难以单从标示得知产品的实际消毒效用。

由于消毒搓手液及湿巾一般不属于药剂制品,不受《药剂业及毒药条例》监管。

市面上的搓手液和湿巾,消毒成分主要包括酒精、季铵化合物(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双氯苯双胍己烷(chlorhexidine)及三氯生(triclosan),部分产品会含有多于一种上述的成分。

以酒精作消毒用途已经沿用多时,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浓度在60-80%的酒精溶液最有效杀菌,浓度太高会适得其反。酒精的消毒效果没有持续性,对杀灭寄生虫或细菌孢子的效用亦不大。

在产品样本中,有13款搓手液及8款湿巾标示含有酒精,其中4款搓手液标示浓度范围介乎60-70%,6款湿巾标示含有介乎25-75%酒精。

过度使用酒精搓手液有机会令双手流失皮肤上的皮脂及水分,令手部皮肤乾燥。有外国研究显示,使用含有例如甘油(glycerol)等润手成分的酒精搓手液,皮肤不会较使用梘液洁手般乾燥。如在使用酒精搓手液后出现痕痒、红疹或发炎等情况,应该停止使用并尽快求医。部分加入香料或添加剂的产品亦有可能致敏。

另一类含季铵化合物或其他化合物的产品,虽然抗菌能力较酒精低,但能抑制细菌生长,延长消毒功效,而且致敏机会相对较小。

至于另一种成分三氯生,有外国研究发现该成分在动物身上可干扰内分泌和助长肿瘤生长。参考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和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的资料,虽然现时未有证据显示三氯生对人体构成危险,但是消费者应该谨慎和合理地使用含有三氯生的产品。此外,如不慎让含有双氯苯双胍己烷的产品接触眼睛,有可能会引起结膜炎或角膜受损。

至于有声称含「天然」杀菌成分的洁手产品,现时未有大量医学研究证明例如茶树油、百里香等的杀菌能力,未必能够足以取代酒精搓手液。消费者亦要留意「天然」成分的产品,可能引致敏感。

保持双手清洁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条件,市民可参考以下建议:

  • 保持双手卫生的最佳方法是以洁手液彻底洗手。
  • 如未能洗手,可选用酒精搓手液,使用约一掌心份量足够复盖双手,并搓揉手部不同部位约20秒至乾透。
  • 使用酒精湿巾,亦应抹匀双手每一处,以达致消毒效果。
  • 酒精是易燃物品,使用时应远离火种,应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及儿童难以取得的位置。
  • 如使用产品时出现敏感,应暂停使用;情况严重的话,应尽快就诊。
  • 避免酒精搓手液或湿巾接触面部、口部及眼睛。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 https://echoice.consumer.org.hk/ ) 的权利 (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