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70款香脆零食检出可能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9款薯片薯条含量超出欧盟基準水平 逾8成属高脂或高钠 最高样本吃1包便超脂肪每天摄取上限

  • 2020.08.17

薯片、薯条与虾条一向是热门零食,无论大人与小童都难以自制,容易1包接1包,吃个不停。特别是疫情肆虐下不少人足不出户,「拆薯片」便容易成为纾压的恩物。消费者委员会测试市面上77款预先及非预先包装薯片、虾条等不同材料製造的香脆零食样本,除1款蔬菜脆片及6款虾片外,所有样本均含有可致癌物质丙烯酰胺(acrylamide),当中以预先包装薯片、薯条丙烯酰胺平均含量最高,逾3成样本的丙烯酰胺含量超出欧盟法规的基準水平。同时,近乎全部预先包装薯片、薯条样本属于高脂肪食品,其中3款样本的总脂肪含量,比起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所订高脂肪水平(每100克食物含20克总脂肪)高出一倍有多。

至于预先包装虾片及虾条、粟米脆片及栗米条、藜麦片样本在是次测试中丙烯酰胺及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但此3类的平均钠含量较高,过量摄取钠有机会增加患高血压风险。参考衞生防护中心的《学生小食营养指引》,皆为「少选为佳」的小食。

测试亦包括10款在快餐连锁店热门的非预先包装即食薯条、薯格、薯饼样本,3款样本的丙烯酰胺含量超出相关欧盟法规基準水平,同时有2款样本属高钠,另有2款属高脂肪。常光顾的消费者要留意暗藏的健康风险。

丙烯酰胺是一种有广泛工业用途的物质,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类为「可能令人类致癌」(第2A组)。一些食品检出丙烯酰胺,是因为天然存在于食材、处于游离状态的还原糖(例如葡萄糖和果糖)与一种名为天冬酰胺(asparagine)的氨基酸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例如,游离天冬酰胺含量较高的马铃薯,在製造薯片、薯条类产品时,经油炸、烤焗等高温(高于120 °C)及少水份的程序,就会产生丙烯酰胺。

是次测试涵盖市面上67款预先包装香脆零食样本,包括29款薯片、薯条、13款虾片及虾条、12款粟米脆片及粟米条、7款蔬菜脆片、3款藜麦片、3款番薯及甘薯类脆片。测试以欧盟法规2017/2158「减少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的缓解措施和基準水平」为基础,判断各样本的丙烯酰胺含量高低,预先包装薯类食品的基準水平为750微克/公斤,由于是次测试的其他预先包装香脆零食样本类别,没有明确相对应的基準水平,因此本会参考薯片的基準水平作对比。

薯片薯条类样本全部检出丙烯酰胺  3成超出欧盟基準

29款预先包装薯片及薯条样本,全部检出丙烯酰胺,含量由每公斤12微克至2,614微克,相差超过216倍,平均含量为每公斤644微克。其中9款(31%)的丙烯酰胺含量高于基準水平,含量最高的样本比基準水平超出近2.5倍。

消委会同时测试了10款购自餐厅、快餐店及小食店的非预先包装即食薯条、薯格及薯饼。同样参考欧盟法规 2017/2158,但即食类薯条的基準水平设定为较低的500微克/公斤。各样本的丙烯酰胺含量介乎每公斤38微克至964微克,相差约24倍,平均含量为每公斤392微克。其中3款(30%)样本超出基準水平。整体而言,预先包装的薯片、薯条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比非预先包装的为高;消委会提醒,无论预先包装或非预先包装的香脆零食,其丙烯酰胺含量差距极大,消费者如想进食应尽量选择丙烯酰胺含量较低的产品,以减低健康风险。

儘管7款虾片及虾条样本检出的丙烯酰胺含量介乎每公斤19微克至566微克,没有超出每公斤750微克参考基準水平,而在是次测试预先包装零食类别中,平均含量亦最低,但其含量也不容忽视。

消委会期望政府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衞生组织共同成立的食品法典委员会,以及国际间未有就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制订最高含量标準时,研究参照欧盟做法,为本地食物製造业界就不同种类食品设定缓解措施成效指标基準水平,并建议本地食物製造商致力减低产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及评估降低其产品中丙烯酰胺含量措施的成效。

大部分预先包装薯片薯条类样本属高脂

1包非预先包装薯条超出每日摄取上限逾7成

参考食安中心标準,每100克食物总脂肪含量高于20克,便属增加患心血管病机会的高脂食物,是次检出82%(55款)预先包装香脆零食样本属于高脂。当中以预先包装薯片及薯条类最严重,除1款外,全部均属高脂,当中3款更逾每100克食物40克水平,即比高脂标準超出1倍。总脂肪含量最高是1款声称来源地为本港的紫薯条样本,总脂肪量达100克食物43.0克,按产品建议食用分量17克计算,进食一份便摄取7.3克脂肪。另1款声称来源地为韩国的薯片,总脂肪含量每100克31.9克,若按其建议食用分量进食一整包(115克),便会摄取36.7克脂肪,达到每天总脂肪摄入上限(60克)的61%。

「即炸即吃」的非预先包装样本总脂肪含量介乎每100克10.0克至22.7克,平均含量为每100克15.2克,其中2款属于高脂肪食物,该2款检出的丙烯酰胺含量同样超出欧盟法规的基準水平。是次测试每100克食物平均总脂肪含量第二高的即炸「大薯条」样本,若吃下一整包(464克),便会摄取103克总脂肪,超出每天总脂肪摄入上限逾7成。比较整体检测结果,预先包装类薯条、薯条类食品样本总脂肪平均含量(30.5克),比非预先包装的薯条、薯格及薯饼类样本高出1倍。

至于38款番薯及甘薯类脆片、蔬菜脆片、粟米脆片及粟米条、藜麦片类、虾片及虾条类样本,27款(71%)样本属高脂食物。以总平均含量计算,最低为藜麦片类(平均每100克18.7克)。

虾片虾条类几乎全部属高钠  吃1包钠摄取量随时达每日上限7成

世界衞生组织建议,成人每天应摄入少于2000毫克的钠,过量摄入可增加高血压风险。参考食安中心的「高钠」食物参考水平,每100克食物的钠含量高于600毫克,便属于高钠。以每100克平均计算,预先包装虾片及虾条(924毫克)、藜麦片(746毫克)、粟米脆片及粟米条(614毫克),此3类零食均属高钠。4款(31%)虾片及虾条类的钠含量,每100克逾1,000毫克,其中1款声称来源地为马来西亚的虾条,钠含量为每100克1,320毫克,进食一整包(105克),便会摄入1,386毫克钠,达每天摄取上限约7成。29款预先包装薯片、薯条平均钠含量为每100克502毫克,8款属高钠,而最高1款达917毫克。

非预先包装薯条、薯格及薯饼方面,10款样本钠含量介乎每100克52毫克至706毫克,相差逾12倍,平均含量为每100克373毫克。其中2款薯块、薯格属高钠食品。

留意进食分量免摄入过量脂肪及高钠

是次检测的预先包装香脆零食样本,一些註明了建议食用分量,介乎分量甚少的15克至一整包约115克。然而,消费者大多不会留意有关提示,甚至吃过不停、独自吃下一整包。例如1款粟米脆片及粟米条样本,虽註明建议食用分量为28克,若消费者忽视此建议,吃掉整包(226.8克),便会摄入约78克总脂肪及逾2,000毫克钠,两者均超出成年人相关每日摄入上限。小童的摄入上限自然比成年人较低,故本会提醒家长须协助小童控制高脂零食的食用量,以免致肥。本会亦促请生产商按其配方,审慎註明建议食用分量。

消费者进食此类香脆零食宜适可而止,并留意以下事项:  

  • 小心控制食用次数和分量,以免摄入过量丙烯酰胺、脂肪及钠;
  • 若购买的是大包装香脆零食,建议与亲友共享或分批食用,已开封零食应储存在密封的食物盒或密实袋,勿急于一天内吃完;
  • 如自行烹製薯条、薯饼类食物,烹调时间不宜过长、亦不宜太高温,将马铃薯炸至金黄色而不是啡色,也有助减少产生丙烯酰胺;
  • 马铃薯宜存放在阴凉处,但不宜放在雪柜,因为马铃薯在4°C至6°C甚至更低温度环境,还原糖含量可能更高。煎炸前,可先用温水冲洗或热水洗灼,可减少表面的天冬酰胺和还原糖,之后弄干才煎炸。将马铃薯切成粗身薯条,减少表面积与体积比,也有助减少丙烯酰胺的产生。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的权利(包括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