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9款洁面产品检出可致敏防腐剂 近4成产品标示有待改善

  • 2018.11.15

清洁是保护肌肤的第一步,洁面产品的洁净能力固然重要,但所含成分会否致敏或引起其他皮肤问题亦需留意。消费者委员会测试市面60款洁面产品,发现当中13款含不同的防腐剂,其中9款含可致敏的CMIT/MIT或游离甲醛,当中1款MIT含量超出欧盟的最新规定。调查亦发现逾3成样本没有详细列明成分,另有23款没有完整标示使用期限。消委会敦促厂商改善产品卷标,提高产品数据透明度,让消费者选购前可全面了解产品成分及使用期限等信息。

是次测试涵盖60款洁面产品,样本的价格悬殊,约$20至$410不等,若以每克/每毫升计,售价由$0.15至$3.42,相差逾21倍。测试项目包括样本的化学成分及微生物测试,另检视样本的卷标数据。结果显示,7成样本的总评(42款)获最高的5分,包括售价最高($410)和最低($20)的样本,显示市场上有价廉物美的选择。

在化学成分测试方面,5款样本检出含有可致敏防腐剂MIT(甲基异噻唑啉酮),其中2款同时含有CMIT(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该5款检出的MIT含量或CMIT/MIT混合含量,均低于内地2015年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0.01%及0.0015%),不过其中1款男士样本检出0.0083%的MIT,超出欧盟于今年4月《化妆品条例》的最新规定(0.0015%)达4.5倍。由于MIT/CMIT的致敏性较高,容易引致皮肤过敏,出现痕养及红疹征状,湿疹患者应避免选用含有此类防腐剂的产品。

另有4款样本检出可致敏防腐剂游离甲醛,含量由0.001%至0.043%不等,全部低于内地及欧盟不可超过0.2%的限定,不过如皮肤有损伤或容易出现皮肤过敏的人士,即使较低含量的游离甲醛亦可能引起过敏,消费者要留意。

此外,样本中有5款含酒精成分异丙醇,尽管内地及欧盟现时未有规定护肤品中异丙醇的含量,但皮肤如长时间接触高浓度酒精,或者频密使用相关产品就有机会令皮肤变得干燥。另测试同时发现4款样本含水杨酸,虽然全部符合内地及欧盟的相关规定,但若长期经皮肤大量吸收,或有机会引致水杨酸中毒,出现头痛、呕吐、耳鸣等不适反应。

测试结果显示,60款样本中有27款属碱性(酸碱值8.9至10.9),33款属弱酸性至中性(酸碱值5.0至7.8)。部份人认为使用偏碱性的洁面产品,有机会影响皮肤的酸碱平衡,惟过往有研究发现,使用酸碱值较高的洁面皂及弱酸性洁面产品长达5年的两组人士,于洗脸前后皮肤酸碱值恢复速度并没有差异。若皮肤油脂分泌较旺盛,可选用酸碱值较高的洁面产品,但消费者需注意使用后可能导致皮肤较干和绷紧,建议洁面后可涂保湿霜或面霜保养肌肤。

在产品卷标方面,19款样本没有详细列明全部成分资料,当中大部分样本来自日本,而其中1款是测试中MIT含量超出欧盟规定的样本。而在其他列出成分的样本中,发现一些常见的可致敏香料、色素及其他化学物质,未有列出成分的样本亦可能含有这些成分,消费者在没有足够的信息下,可能拣选不适合自己,甚或可致敏的产品。

此外,23款样本的使用期限数据有待改善,其中14款只标示开封后使用期,1款只标示生产日期,另有8款完全没有标示使用期数据。另外,有37款样本上有标示使用期限,但当中只有16款同时标示生产日期及有效期限/保质期。尽管一般消费者大都知道使用洁面产品后需要用水冲洗干净,惟是次检视发现其中5款没有在产品上载有使用说明。

消委会敦促厂商同时标示生产日期、有效期限及使用方法,使消费者能够有充足和正确信息使用产品,以免造成浪费。消委会建议消费者选用洁面产品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详阅产品上的成分卷标及使用期限等数据,避免选用含致敏成份及酒精的洁面产品;

- 有化妆的人士应先卸妆,然后再以洁面产品彻底清洁皮肤;

- 酸碱值较高的产品,去油脂和除污能力一般较强,但用后皮肤可能较干和绷紧;

- 洁面后可涂上保湿霜面霜,外出前涂上防晒产品,保护皮肤。

消费者委员会保留所有关于《选择》月刊及网上《选择》的权利(包括版权)。